试题详情
(南师附中月考)(14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
“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3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 “可雅白兰地 ”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8·安徽五校高三12月联考题·2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其实,早在19世纪,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经过10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 “雾都 ”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整理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明确指出: “有人认为,公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岩流《中国的绿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污成功的经验。(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环境问题?(4分) |
2. |
(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三·26)(20分)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业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 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文者巴本认为: “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 ”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制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锐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 ”……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 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束缚,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 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 英镑。…… 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3. |
(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查漏补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 “英国制造 ”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中西交流中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