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广东韶关一模·3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 淡色 。他指出,在汉语中, 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4)请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 淡色 观。(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0·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二宪法 修订内容(节选)

时间

内容

1988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 八二法 修订内容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2.

(2014·山东济宁一模·38)(30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 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并分析这一时期 明显的转变 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0分)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 亟变 的因素。(4分)材料中所谓的 政治改制运动 暴力反洋运动 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 政治改制运动 而反对 暴力反洋运动 ?(8分)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结合一。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 务实主义 的突出表现。(4分)
(4)上述材料对当今实现 中国梦 有何启示?(4分)

3.

(2011年4月深圳调研39题)(28分) 国际贸易既反映世界经济走向,还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分析下列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 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国对外贸易额都快速增长的共同原因有哪些?(6分)20世纪30年代初,导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美、英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有何差异,(2分)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1894—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
  (单位:1950年前为百万海关两/中国元,1950年后为百万美元)

时间

1894

1899

1917

1928

1933

1938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18

63

328

651

236

330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5

44

156

334

413

238

238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3)1894—1933年,日本对华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对比分析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4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