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11分)(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按钓鱼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台(岛或屿)、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五个岛屿及几个岩礁组成,其陆地面积约 6.5平方公里。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1895年被日本占领,二战时期,钓鱼岛又由美军控制,二战后据相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理应归还给中国,但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群岛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中日之间就钓鱼群岛主权问题冲突不断,已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
材料一 1403年左右出版的中国航海记录《顺风相送》载 至八日出海口,……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船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福建往琉球》篇载“……北风东湧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注文中甲卯、单卯、乙辰、单乙等均为指南针的方位)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多幅海疆图都清楚标明钓鱼群岛为中国的一部分,1863年清朝刻印的《皇清中外一统舆图》中,用中文明确标注我国版图包括钓鱼屿诸岛在内,而古米山以东用日文标名属于琉球。在行政上,钓鱼群岛明朝年间隶属福建省,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
材料三 明清以来中国福建、台湾等地居民经常前往该群岛捕鱼采药,数百年间从未间停,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许多证据证明,日本人在1884年发现钓鱼台,1895年1月14日日本内阁决定将钓鱼群岛 编入 日本领土。
材料四 在1961年至1968年期间,美国方面对台海盆地进行过详细的地质勘测,估算出在台海盆地约2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上,至少蕴藏了等同整个波斯湾的巨量石油,保守估计为800亿桶。
(1)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为什么说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6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曾在1885年及1895年两度窃据钓鱼台和现今占领钓鱼群岛的主要意图各是什么?(3分)
(3)据所学知识说明 相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理应归还给中国 的理由。(2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9·天一大联考 皖豫联盟体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

——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

材料二 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世界瞩目。但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摘编自马立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的巨大挫折。(6分)

2.

(2015·安徽黄山三模·37)(28分)2015年3月11日德国总理访日三次提及历史问题:正视历史,才能被国际社会接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10年努力,到1877 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自然不只是弥补损失,而是为了实行 强兵富国 ,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 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 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 他还曾说: 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 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 惊世一跪 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 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 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其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8分)

3.

(2015·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38)(26分)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人物)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言论

帕尔默

美国史学家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

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本特利

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并作简要说明。(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8分),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探究,你认为影响史学家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