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联考)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
“国
”字的传统写法是
“國
”,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
“国
”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
“王
”字,即
“囯
”;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
“国
”写为
“囻
”,口中是个
“民
”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4·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6)按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
||||
|
2. |
(2011·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联考)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
“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
’”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
||||
|
3. |
(201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14题)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
“御诏
”给英国特使额尔金,
“御诏
”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