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北京西城高三期末·41)(14分)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历史上,关于科举取士的原则有两种观点。有人主张 “逐路(地方行政区划)取人 ”,有人主张 “惟才是择 ”。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 “南榜 ” “北榜 ” “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 (2)根据材料,说明明朝科举取士所体现的原则,(4分)并分析其目的。(2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2·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考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汉代是我国巡视监察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包含许多有关巡视监察内容。汉代制定的两部最重要专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与《监御史九条》,规定了监察人员巡视监察之职责,开古代专门巡视监察立法之先河。作为 “天子耳目之司 ”的刺史是中央派驻地方代表皇权监督地方各级官吏的国家人员,只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中小县令,但其代表皇帝,故可依《刺史六条》监察本部州二千石地方大员。其在地方行事之原则为 “小事立断、大事奏裁 ”,其本身不受其他行政权力制约,而仅直属于皇帝,直接向皇帝负责。汉代作为 “一州之表率 ”的巡视监察官员,所选之官不仅需熟悉本朝律令法度,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才能,还需具有不附权贵、刚正不阿等道德品质。 ——摘编自陈兵《论汉代巡视监察制度及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明朝对地方的巡视大体分三个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当地方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最高统治者有时临时专派政府大员到地方巡视查处。明初朱元璋在委任按察使巡视下属州县的同时,又经常派遣监察御史出巡地方。监察御史可以举劾按察司,同时按察司也有对监察御史的弹劾权。另外为了牵制权力日益增长的巡抚,朝廷有意地通过巡按对其实行牵制。同一系统内部的巡视官,也有互相监督的机制。 ——摘编自荀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监察制度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巡视监察制度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0分) |
2. |
(2014·江西新余高三期末·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3. |
(2014·福建宁德高三期末·27)(12分)16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据材料二,归纳16世纪中英两国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走向。(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