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安徽省城名校高三联考)(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 “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此变化有何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4分)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9·
“超级全能生
”<全国Ⅲ卷>高三24省9月联考·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地区早在元十一年即设置行省,行省辖37路、2府,边陲又设立若干宣慰司。州、县设置比较普遍,与内地相同。这一地区统治的最大特色在于各级地方机构广泛使用土官制度(土官世袭产生),大抵行省、宣慰司主要由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兼置土官。路一级机构中,土官地位相当重要,但仍有一些流官。州、郡、县之下机构绝大部门任用土官。 ——摘编自教材编写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51年缅甸和英国的冲突致使缅甸割地议和;1860年英国取得孟雄境内铁路敷设之权。于是西藏藩篱渐撒。缅甸和中国西藏都是和中国云南接界的。英人遂固求派员从印度入云南探测,总署不能拒。之后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中国许滇缅通商。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重庆许英派员驻扎,查看川省英商之事。……1882年法人复和越南启衅,陷河内。越南始来求援,中国遂由云南方面派兵入越南。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 “不败而败 ”,再与法国立约。——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对云南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80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原因及影响。(10分) |
2. |
(2018·福建泉州二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 “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 “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 “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5分) |
3. |
(2014·四川广元二模·14)(26分)海洋是地球的
“血脉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这方面的经验在今天仍然适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 “琼管 ”范围,即 “千里长沙 ”、 “万里石塘 ”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南海诸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4分) 材料二 “欧罗巴诸国皆好航海,立埔头,远者或数万里,……彼以商贾为本计,得一埔头则擅其利权而专于我。荷兰尤专务此业。(荷兰)地本弹丸,而图国计于七万里外,历数百年而不改,亦可谓善于运筹者欤! ”英国人 “皆务工勤商,早夜经营之效,由人烟稠密,户口繁滋,田园不足于耕,故工匠有三十五万户,多于农夫三之一,不止贸易一国一地,乃与天下万国通商也 ” “每百人中务农者十之三,……开矿者十之一,制造者十之一,为商贾者十之二,余教师、法师、医生、武士、水手。 ”…… “中国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虽有出巡会哨之文,皆潜泊于近岙内岛无人之地……其船窳漏,断不可以涉大洋。 ” (2)魏源认为欧洲列强崛起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中国当时明显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美国海权论的代表马汉认为,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在马汉看来,海权是海军舰队、商船队、海外基地(殖民地)三者的总和。 (3)简要说明魏源的海权思想与马汉的海权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并简要评述魏源海权思想的历史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权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