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一)(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折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三 至嘉靖以后,严嵩、张居正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

材料四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3分)
(4)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8·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 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顸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立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 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 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 (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8分)

2.

(2015·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采取这种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3.

(2014·浙江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8)(26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实践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回答问题时必须概括答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 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 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收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 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摘自百度百科《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 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的理由。并指出到明清时期行使宰相职责的相关部门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分析后人评价这部宪法是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的原因。就材料二的内容而言,概括指出该宪法对德国历史所产生的意义。(12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指出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的途径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