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宁波五校高三适应考)据《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载:唐高宗、武后时期,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又密令参预机要,以分宰相之权。因常于皇宫北门候进止,时称 北门学士 。历史上与其身份、地位最为接近的(  )
A.中朝官员 B.参知政事 C.内阁官员 D.军机大臣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9·河北保定二模·2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 照例 。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2.

(2011·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上谕文武百官曰 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 ,应该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3.

(2011·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某班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到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首创郡县制度成为古代地方管理的基础。
乙同学唐朝延续的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
丙同学宋朝建立的文官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丁同学清朝初年仿照明朝制度设立内阁负责掌管军国机要。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