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09·广东高考·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冗 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0·全国高考Ⅱ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 将兵法 ,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 ,下设 指挥 。每 自2 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 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

2.

(2009·江苏高考·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 精贡举 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 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

(2013·全国高考Ⅱ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 变风俗,立法度 ,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 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 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 。于是, 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