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山东高考·34)【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 “民 ”与 “君 ”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4·山东高考·47)【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3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6分) |
2. |
(2013·山东文综·36)【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6分)(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 “各省民情 ”的。(4分) |
3. |
(2012·山东高考·36)【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5分)(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 “共和立宪国 ”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