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09·山东高考·3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 “打破鸡蛋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为了 “打破鸡蛋 ”,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1·江苏宜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 “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 ”;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材料三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 “文化革命 ”。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 ”。据材料一,论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2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2分)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2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特点。(2分) (4)日本明治维新是 “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 ”,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 “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分) |
2. |
(2015·江苏高考·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10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 ”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 “开化的药铺 ”、 “文明的药剂 ”,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 ”,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 “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 ”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 |
3. |
(2014·山东高考·46)【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