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海南高考·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 “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 “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 ”,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 “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 ”,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 “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6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1·广东高考·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 “马上之音 ” “杀伐之声 ”;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 “句句都是本色语 ”。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 “听之最足荡人 ”。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 “本色 ”和追求 “自然 ”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6分)(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6分) |
2. |
(2017·海南高考·2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真卿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 “军国大事,知无不言 ”, “累进封鲁郡公 ”。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面对叛军 “不能屈节,当自烧 ”的威胁,奋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77岁。朝廷赠司徒,谥 “文忠 ”。颜真卿 “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史书称赞他 “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 ”。 唐人重书法, “工书 ”者甚众,颜真卿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 ”,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 “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8分) |
3. |
(2016·全国高考Ⅱ卷·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 ”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 “文必切于日用 ” “笔墨之外有主张 ”,反对 “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 “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 “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