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海南高考·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䜣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09·山东高考·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
2. |
(2014·天津高考·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 “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 “作事轩昂,向曰 ‘扬气 ’……尽事奢华也 ”。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 “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 “扬气 ” “今则竟曰 ‘洋气 ’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 “摇着打 ”到 “走着打 ”,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 “扬气 ”。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2)材料二中的 “洋气 ”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 “扬气 ”变为 “洋气 ”的原因。(6分)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 |
3. |
(2007·宁夏高考·4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 “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 “报效 ”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 “报效 ”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 “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 “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