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07·海南高考·28)(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 “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 ”, “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 “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 “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08·山东高考·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 “机器之利 ”显而易见,为什么 “名卿巨公 ”还 “以为非者亦半 ”?(3分)(2)材料二中大量带 “洋 ”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
2. |
(2010·天津高考·12)(4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 “十恶 ”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3分)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
3. |
(2011·北京高考·37)(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