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海南学业水平·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 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调整 通常称之为什么?(2分)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2分)
(2)材料二中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是指什么模式?(2分)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4分)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3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6.1·内蒙古学业水平·32)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不屑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还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引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年份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5

5

5

4

3

2

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6分)
(3)材料三反映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6分)

2.

(2011·山西学业水平·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三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1)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分析图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并指出这一时期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4分)
材料二 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1992年10月12日)

材料三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发生有何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3.

(2014·湖南学业水平·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32年比1929年工业生产下降比例表

国家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工业生产下降比例

40.2%

20%

31.9%

37.4%

33.2%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国会的政策是: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

材料三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2分)据此材料概括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你认为这些举措对美国有何意义?(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经济学理论?(2分)这一理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