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4.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9 浏览数:946

一、单选题

1.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  )

A.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B.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C.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D.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2.

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

A.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B.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

3.

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 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 免役钱 之外,又增加 助役钱 。免役法的实行(  )

A.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B.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4.

王安石变法之前,监察官员主要由皇帝挑选任命;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掌控监察机构B.推进变法实施C.打击守旧势力D.改革科举制度

5.

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这表明加尔文教(  )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

恩格斯说: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B.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C.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D.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

7.

19世纪60年代,一位俄国官员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这是因为(  )

A.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B.二一九法令 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C.司法改革使人民权利获得了法律保障D.地方自治改革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实权

8.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这表明日本新领导人(  )

A.对西方的文明不感兴趣B.学习西方具有选择性C.侧重于继承本民族文化D.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9.

为了与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对抗,1875年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材料表明明治政府(  )

A.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B.加紧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C.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D.发挥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

10.

下图为《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漫画。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 (  )

A.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B.欧洲大国企图压制地区冲突矛盾C.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D.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

11.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 所请理由极为充分 。这一外交努力(  )

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

12.

华盛顿曾告诫国人: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主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的同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 杰斐逊总统也要求美国一方面不与他国结盟,另一方面要与各国和平相处、通商往来。其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多沿袭这一传统。这(  )

A.反映个人因素在外交中的决定意义B.体现了美国实行有限的孤立主义C.表明美国放弃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D.避免了卷入对外战争的可能性

13.

英国乘法国出兵鲁尔失败之机,接过 安全保障 的旗帜,推动德国出面倡议召开洛迦诺会议,建立莱茵保障公约。这表明当时英国(  )

A.综合实力急剧增长B.实行传统均势外交政策C.加大对德国的约束D.致力于维护日不落帝国

14.

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 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

A.成为国会第一大党B.代表工人阶级利益C.得到下层群众支持D.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15.

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换取希特勒在 和平宣言 上签字。这一结果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  )

A.德国意在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B.维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C.英法与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D.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16.

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更是宣布: 对于同它保持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苏联的这一外交政策(  )

A.体现了构建集体安全的原则B.导致了苏联与英法互不信任C.推动了法西斯国家走向结盟D.解除了法西斯德国的后顾之忧

17.

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再不采取主动就会失之过晚,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而且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并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英当局决定立即履行在德黑兰会议的承诺。为此,他们(  )

A.发表《大西洋宪章》B.组建反法西斯联盟C.组织西西里岛登陆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8.

在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受援助的西欧国家跟美国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取消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使用援助的监督,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这些举措(  )

A.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B.便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关税主权D.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

二战后,针对当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仇杀,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说: 我是印度教徒,我也是穆斯林。 材料表明甘地(  )

A.主张各教派和睦相处B.倡导印度宗教统一C.放弃对印度教的信仰D.实现了两大教派和解

20.

1950年12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 我们的主要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我们如果被纠缠在亚洲,俄国就会在欧洲放手干起来。 杜鲁门在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忘记 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 。这表明(  )

A.美国战略重心转向苏联B.欧洲是冷战中美苏争夺的重心C.美国准备改善对华关系D.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1.

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他指责前政府正在 输掉 冷战,声称必须革新美国的外交政策,明确提出了 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和平战略 。 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

A.基于称霸世界的战略目的B.是对苏联实力变化的回应C.导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D.推动美苏争霸趋向于缓和

22.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最终苏美达成协议,分别撤走部署在古巴和土耳其的导弹。之后苏美首脑间的 热线 电话投入使用。两国对此次危机的处理(  )

A.是危机防控机制完善的结果B.表明 冷战 出现新形式C.体现保障根本利益下的妥协D.促使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

23.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为:当战争英雄难,当和平英雄更难;当中东地区的和平英雄难上加难。萨达特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与此相符的是,他(  )

A.提出 以土地换和平 原则B.开启了埃、以和平谈判C.成功调解两伊之间矛盾冲突D.规划 中东和平路线图

24.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着手实施 战略防御计划 ,企图拖垮苏联;1985 年以后,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其前提是苏联(  )

A.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试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C.对美国不断退让和妥协D.政治改革过于激进和西化

25.

2014年,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叠加乌克兰乱局,欧洲 新冷战 的阴云正在黑海畔若隐若现,引发全世界忧虑。 新冷战 只会让各方 双输 ,应求合作、促发展。这体现出(  )

A.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C.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D.冷战思维 主导国际关系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是由于社会阶级和权力结构需要重新组合而进行的重要改革运动。由于两者社会结构和各方面基础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改革的推动力量有别,而使两者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对 及其生存的基本权利诸核心问题存在着本质性差异。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

——摘编自杨师群《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 。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主要是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集体内部的矛盾。商鞅改革使得秦人因为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了国家的奴隶。梭伦改革则将政治权利扩大到包括穷人在内的整个公民集体,提升了城邦公民的内部凝聚力,使得雅典公民成为了城邦的主人。

——摘编自贾文言《商鞅与梭伦耕战思想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与梭伦解决耕战困境方式的差异,分别说明其影响。(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康有为所秉持的进取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同时期严复等人的维新思想也与康有为极其类似。 因此,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缩影。

——摘编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两面性——以康有为为视角》

材料二 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譬如废八股,使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断送了前程,他们中有些人声言要打死康有为;再如裁并衙门,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在一夜之间便无以为生。面对并不激烈反对变法、提议要让变法更切合实际、周善可行的李鸿章等朝臣,康有为竟提议 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的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 。结果变法除得到少数开明人士的支持外,一直未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呈现 两面性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战略失误,并指出其对后世改革者带来的启示。(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东亚国际关系复杂化,俄日矛盾居于首位。同时,俄国意图向长城以南扩张,使得英俄矛盾逐渐尖锐。英国采取与其它列强结盟以孤立俄国的策略。1902年,《英日同盟》在伦敦签订。双方约定,倘使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据此条款,可广泛干涉中国、朝鲜内政,甚至在主动发生对俄战争时,也可援用此条款。

——摘编自蒋孟引主编《英国史》

材料二 1992年2月,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它规定:最迟于1999年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联盟侨民无论居住在哪个成员国,在欧洲选举和市政选举中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一致通过的政府间合作,今后将涉及与 共同利益 有关的问题(避难、移民、签证、警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同盟》签署的背景及对远东局势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日同盟》相比,《欧洲联盟条约》的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50 — 60年代

联合国共进行10次维和行动, 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

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 — 1981

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

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做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1981—1989

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

20世纪90年代至2006

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 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 四大洲冲突锋线上的蓝盔 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

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