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0.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信息预测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6 浏览数:497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

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

汉初诸侯王国之官吏任免,除了由中央直接任命之傅、相外, 皆令自置吏 ,所谓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诸侯国内之税收归诸侯,无须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

A.宗法分封制得以完全恢复重建B.大一统思想观念遭到普遍质疑C.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存在矛盾

3.

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

4.

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5.

郑观应认为,新式企业 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股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在此,郑观应(  )

A.肯定了官办洋务企业的优势B.认为对私人资本要合理利用C.指出了民族企业的致命弱点D.意在强调朝廷吏治腐败透顶

6.

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7.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每年5月3日至9日为 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 ,以 五三济南惨案 五四运动 五八兵役宣传日 五九承认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 等重要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广大民众的国防意识B.创新征兵宣传的服务机制C.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D.树立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8.

1987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说: 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反而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 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租赁企业姓 大讨论。这表明(  )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日益强化B.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国人推崇C.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开启D.国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9.

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  )

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0.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

A.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B.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C.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D.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11.

表1 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 

年份

总计

物质生产部门

服务部门

农业

工业

1950

100

121

36

519

1960

100

92

342

566

1970

100

47

317

636

1980

100

36

274

69

1984

100

34

255

711

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  )

A.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先秦诸子到两汉经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从儒释道到宋明理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次次学术繁荣和文化积淀,孕育出儒、释、道、墨、名、法等学说,以丰厚的文化意蕴作用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不同方面滋润了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 世俗文学 现世艺术 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 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 。文学作品 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 。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 世俗文学 现世艺术 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称: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各国现代化道路千差万别,不存在 标准的 唯一正确的 现代化模式。西方国家一开始就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如英国走和平、改革、渐进的道路,法国走革命、暴力、跳跃的道路,德国的特点是旧统治集团主导国家现代化,美国则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摆脱殖民统治的典型。严格地说,标准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那种认为某种模式是标准模式的说法没有根据,把某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视为标准的现代化道路经不起检验。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走自己的路。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更是多种多样,如中国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

——摘自钱乘旦《从全球视野看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化道路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套机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 御史巡按 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 坐赃害民的官员,连名赴京状奏 ,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彰。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表面上宣布 中立 ,并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 弱势均衡 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到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100万人,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战争加速了伊拉克社会的整合,产生了一种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模式,伊朗则巩固了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并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获取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战争中曾向伊拉克出资10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战后开始向伊拉克索要借款,而且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这成为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76年,何如璋出使日本,成为我国第一任驻日公使。日本自明治天皇亲政后,即阻止琉球向清廷纳贡,企图并吞琉球。何如璋屡屡向清廷建议以斗争求得和平,及时阻止日本侵略扩张计划的实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亦欲步西方列强后尘,向我国市场大量倾销其东洋货。对此,何如璋向清廷上奏《内地通商利害议》,指出当时中外通商存在的症结问题,竭力反对违背互利原则损害我国利益的不平等贸易。在驻日期间,何如璋为国家争公理,抗强权,按条约在日本增设了横滨、神户、长崎三处领事馆,完成了艰巨的外交使命,并收回领事裁判权,被誉为 不辱使命的何如璋

——据李锦让《历史所不能忘却的何如璋》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如璋成为驻日公使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何如璋的历史功绩。(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