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3 浏览数:1781

一、选择题

1.

如图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为:百年乱世出新朝。下列叙述与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无关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2.

《全球通史》中写道: 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正式创立 这一制度 的是(  )

A.刘邦B.刘秀C.杨坚D.杨广

3.

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 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4.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

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6.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称为 诗圣 的是(  )

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苏轼

7.

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的原因有(  )
①经济文化处于领先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一些使臣僧人艰苦努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

9.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

10.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1.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B.李渊C.朱温D.赵匡胤

12.

961年,大臣赵普针对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为 稍夺其权 而采取的措施有(  )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B.设转运使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D.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13.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14.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我国总体上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岳飞抗击的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

A.契丹B.女真C.党项D.回纥

15.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6.

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下列关于下图人物的主要事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一蒙古地区,建立蒙古政权B.建立元朝,实现全国统一C.进攻西夏和金D.招募军士,展开抗元斗争

18.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 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

19.

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B.推行汉法C.改国号为元D.统一全国

二、材料题

20.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材料中的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2分)
材料二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在经济上的措施。(1分)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写出图2中纸币的名称?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哪一个手工业部门非常繁荣?(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1分)

2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中 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分)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的 契丹 拓跋 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2分)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1分)
材料四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指出材料四中 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开始于哪个朝代?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指的是哪个民族?(2分)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22.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1分)
(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哪个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2分)
材料二 宋初 始置诸州通判 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2分)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突出加强边疆管理的一个例子。(2分)

2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 和同为一家 ,还 迎进来,也走出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三中的这位 伟大僧人 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分)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请再举一例对外交往的史实。(1分)
(5)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