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2019届甘肃省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1038

一、单选题

1.

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  )

A.天人合一 思想B.无为而治 主张C.知足常乐 观念D.以德治国 理念

2.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  )

A.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开拓创新精神C.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锐意进取意识

3.

南宋陈耆卿曾说: 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  )

A.农本商末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

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 明清时期,总共有37.2%的进士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士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  )

A.社会分布较为广泛B.都来自于书香门第C.家庭教育背景较低D.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5.

有学者认为: 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反映了(  )

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

6.

马叙伦回忆说: 求是书院有一位教员叫孙江东,他偶然在暑假里出了一个题目叫《罪辫文》教学生做。学生都大发议论,斥责清朝。孙江东还嫌他们文章里 本朝 两个字不行,给他们改成 贼清 。由此可见(  )

A.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B.学生剪辫易服投身革命C.辫子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D.书院师生存在政见分歧

7.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庄严声明: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见,这一声明(  )

A.旨在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B.使中国收复失地得到庄严的国际保障C.认可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D.为二战后中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奠基

8.

建国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  )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B.经济建设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9.

《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 以牙还牙 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D.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10.

1934年,美国总统成立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所有行政机构的提案都必须经过它的批准。1937年这个功能转移到预算局,由它决定行政部门的提案是否符合总统计划;如不符合提案必须作出修改,否则即告取消。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国会政府的衰落B.总统权力的扩大C.国会权力的复苏D.大众政党的兴起

11.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称: 列宁的反应就是1921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 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等。 ”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导B.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D.一定程度上恢复市场机制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  )

A.全球化发展具有两重性B.资源环境战争已威胁人类生存C.人类已形成了共同利益D.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周时期, 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 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 天下 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 天下 ;至于秦汉一统, 天下 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 天下 所涵盖的范国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 天下 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 得到了扩展,对 天下 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严复认为: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 中华 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 天下 观念的演变,分析其演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指出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 天下 民族 中华 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分析这些观念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1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全球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工业国一农业国 之间的关系。或者,又因发达国家具有全球经济影响力,是全球中心;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影响力偏弱,是边缘区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经济联系中的 中心一外围 关系。在传统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有创新专长的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品,而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和农产品,并且成为发达国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指出,存在发达区域对发展中区域的扩散效应,但也存在着发展中区域对发达区域的回波效应。前一种效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后一种效应会把发展中国家的优质要素吸引到发达国家。

——摘编自周民良《工业革命、工业化与工业制度变革》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代在地方监察方面,除设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不定期的巡按御史外,还设有督抚、按察使、道员等专职或兼职监察官员等履行监察职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地方监察体系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了实质性的 缺位 ,缺乏对地方官员实质上的监督。在清朝的地方行政体制中,总督和巡抚管辖一省或数省,成为身兼行政、司法、军事监察权的 无事不包 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拥有弹劾、考察、荐举、罢免官吏之权,实际上掌握包括监察员在内地方官员的考核。按察使司和驻道监察官员为其属吏,受其控制。

——摘编自明晨《反思与借鉴:清代地方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归纳清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实质性 缺位 的原因。(6分)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 一战 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 一战 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劳工在 一战 中作出的重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 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 一战 结束后是否实现?为什么?(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刘少奇较早地探索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等问题。1957年3月,他和许昌地委负责人谈话时,针对许昌地区有些农社牲畜集中喂养后出现瘦弱死亡现象指出: 将来牲口是要集中喂养的,现在还是分散喂养妤一些,分散喂养并不动摇集体所有制,是个经营方法问题。 4月,他对河北省委书记林铁说: 农业社要放弃集体喂养耕畜的方式。一搞合作化就实行集体喂养,没有经验就普遍推广这就搞冒了。分散喂养并不是倒退,因为所有制还是集体的,只是经营管理方式改变下。 这里他看到了集体所有制建立后如何去经营和巩国所有制的问题,其实质是集体所有制的具体经营形式,什么样的经营形式最符合当前所有制的需要,最能在当前所有制之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姜长青《建国后刘少奇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刘少奇在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方面的重要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少奇上述探索的重大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