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0.2019届天津市和平区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4 浏览数:993

一、单选题

1.

《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 驾六 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 驾四 。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 六马驾一车 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 驾六 还是 驾四 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2.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

3.

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 验符 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

A.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B.强调内外贸易平衡C.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4.

11、12 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  )

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5.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C.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6.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 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 结果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出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B.鄙视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D.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

7.

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 三大发明 四大发明 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 三大发明 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 四大发明 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8.

1929年,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确指出: 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 这表明周恩来(  )

A.重视推广井冈山经验B.抵制党内泛滥的 倾错误C.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D.党内普遍认可毛泽东的做法

9.

下面是 一五 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

重工业类

数量

轻工业类

数量

黑色冶金钢铁工业

15

纺织工业

53

有色金属工业

31

食品工业

34

电力工业

113

医药工业

4

煤矿工业

194

造纸工业

10

石油工业

13

其他轻工业

7

其他重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

21

机械工业

157

木材工业

6

化学工业

36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10.

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

A.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C.提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D.体现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11.

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 减震器 。这表明(  )

A.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C.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D.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二、材料阅读

12.

(19)古往今来,国家治理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 20 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 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 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4 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 人文思想 ?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 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 ,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 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 的表现。(6分)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 社会协调发展 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3分)

13.

货币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 元狩五铢钱 ,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铁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和内容。(5分)
材料二 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和孔祥熙曾密商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 统一币制 与美方沟通。
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曾急电孔祥熙要做好金融币制方面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在币制改革令颁布之前,蒋介石作为军事最高领导人,多挺顾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
抗战前后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顾问的美籍专家杨格,后来在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 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整理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中国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和意义。(5分)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比较说明材料三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 国际经济主导权 观点的异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4分)
材料四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4)概况材料四的核心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14.

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 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 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 国家可以致富 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 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8分)
材料三 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 新世界的主人 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 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 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 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 (2分)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