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企业性质
工人人数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
34000人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
9000至10810人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500至6000人
近代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
27250人
总计
91750至98060人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三、开放性试题
时期
饮食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元明清时期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赵映椿《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摘编自雷志敏、张家燕《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