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5.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2377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
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  )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

2.

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B.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C.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D.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3.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 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 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

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4.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正所谓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豪杰有智略之人 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5.

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表示他绝非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 尚未说到一半 。英国学者吴芳思认为中国史籍中没有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从而否认其到过中国,而中国几乎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据此可知(  )

A.当事人的陈述可信度较高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认识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D.历史阐释需要丰富的史料作依据

6.

晚清时期, 个人主义 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 多引以为诟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个人的解放 个人的发见 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7.

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 蛮、夷、蕃 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 少数民族 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

A.缓解尖锐的民族矛盾B.践行 五族共和 的思想C.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C.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D.调结构影响经济的发展

9.

公元前三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罗马共和国人人平等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

10.

下图是有关近现代某国的政治体制的漫画。该漫画意在批评(  ) 

A.邦联制下国家结构松散B.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C.政党政治引发利益之争D.三权分立影响政治民主

11.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 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 孙中山说 不谋而合 是基于二者(  )

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12.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西方文化 非西方文化 之间的冲突将是 未来世界政治轴心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B.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D.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了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 睁眼看世界 ,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 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变司法现状 皆臻完善 ,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 参酌各国法律 ,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摘编自石田琢智(日本)《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法律制度转型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19·湖南衡阳二模·,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 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 炉边谈话 不断宣传和解释 新政 ,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据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

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初官称和实职分离,一般官员都有 差遣 (实际职务)两个头衔。 只说明可领取俸禄,而 才有实际权力,官职之间的进阶竟达三十七阶。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互相推诿、扯皮,朝野人士纷纷批评这一陋制。元丰三年,宋神宗宣布改制。颁布《寄禄格》,作为官员升迁依据,凡只有空名的官职,一律撤销,做到官称与职守合一。撤销中书门下、恢复三省制度,令三司各司其职,直接对皇帝负责。减少官员进阶层次,打通官员晋升通道。改制后,朝廷的行政效率并无明显提高,且宋神宗在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怨声载道。

——摘编自王纪风、梅训安《浅论元丰改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丰改制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丰改制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朝鲜半岛的形势起源于二战结束和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1943年,罗斯福认为, 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 。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 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 扩张 ,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北边城伊犁被俄国窃据,东南宝岛台湾被日本侵占。面对当时形势,左宗棠提出发展海防: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在他看来, 中国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逐渐形成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海军)的建制。左宗棠认为 诚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必须大力兴修水利, 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民得所养 ,只有 民心定,民力纾 ,才能 折骄寇之焰 。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 自卫身家 ,反对清政府裁撤渔团。

——摘编自王聪延《略论近代海防塞防海防并重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海防思想。(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海防思想。(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