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9.2019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36 浏览数:1464

一、单选题

1.

《礼记》曰: 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据此可知周礼(  )

A.崇尚人文精神B.崇尚社会美德C.秉承中和之道D.形成等级观念

2.

西周至春秋时期,天子设立了 三朝 制度,即 外朝 治朝 燕朝 ,后两者合称 内朝 。而 外朝 则是指天子 大询众庶之朝 ,即国家在面临重大的事件时向普通民众咨询意见、宣讲政令的集会。 外朝 的设置(  )

A.具有政治协商的色彩B.成为皇权决策的辅助手段C.体现国家权力的制约D.表明官僚体制的逐渐完善

3.

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也日渐普及。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交流使小农经济成为东西方当时主流的生产方式B.东西方家庭生产模式的出现均源于生产力的进步
C.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推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D.男耕女织的分工构成东西方农业生产的最初形式

4.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这种手工业生产方式(  )

A.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B.以市场为导向追随市场生产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D.主要包含冶金和陶瓷等部门

5.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 天下共主 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汉代(  )

A.统治者赞同实行分封制B.儒学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D.孔子地位已被统治者神圣化

6.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D.法家 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7.

门阀士族 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

A.选官制度的变革B.官僚机构的调整C.经济重心的南移D.儒家思想的发展

8.

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成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 三司推事 。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中央集权B.有利于司法公正C.强化了君主专制D.降低了行政效能

9.

汉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侧重训诂(文字解释),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 理学 道学 。这表明宋明理学(  )

A.否定汉代董仲舒新儒学B.强调回归孔孟儒学原典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10.

下图为宋代政府翻刻本的《九章算术》(章节部分),其中注有 魏刘徽(数学家)注,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奉敕注释 等内容。这表明(  ) 

A.算学成果受到唐宋政府的重视B.数学的发展促进了印刷术进步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数学进步D.古代数学日益重视推导与证明

11.

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作家,靖康之难后,其诗词情感转为惆怅,并写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名作佳句。这表明宋代(  )

A.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B.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C.李清照词由婉约转向豪放D.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

12.

思想家李贽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李贽这种思想(  )

A.批判理学空疏学风B.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C.挑战孔孟正统权威D.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

13.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C.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D.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14.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统治危机加深影响政局变动B.治国理念受西学传播的影响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趋反动

15.

1902年,梁启超开始首提 小说界革命 ,并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 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这场 小说界革命 (  )

A.吸收古代民本思想B.助推国民的思想解放C.导致了白话文运动D.是民主政治发展产物

16.

1919年初,陈独秀表示:经过三年,不仅旧派人物,就是青年学生,仍有人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异端。但几个月后,美国哲学家杜威来中国访问时却说: 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影响价值判断B.受到马克思主义传入的深刻影响C.民族危机加深加速了青年觉醒D.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17.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

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18.

1942年1月,晋察冀边区各界万人举行 军事誓师大会 ,同时边区各地区所有村庄普遍举行庄严宣誓发扬民族气节,不做敌人奴隶和牛马。这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  )

A.重视农村抗战文化建设B.推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C.巩固国共两党合作局面D.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热情

19.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 七大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 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B.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

20.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80年条约废止;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表明(  )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阵营走向解体C.中国致力于推动不结盟运动D.世界形势发生根本改变

21.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22.

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在政治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和立法委员会的立法权实施监督,以防止公民受到政治家的蛊惑而演变成暴民政治。这一现象(  )

A.体现了雅典民主下的权力制约B.提高了陪审法庭的办案效率C.否定了演说对民主政治的作用D.取代了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

23.

认识你自己 原本是一句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这一做法(  )

A.违背了真诚的道德原则B.表明其对神灵的怀疑和亵渎C.体现人文精神根植久远D.体现出哲学源自于宗教神学

24.

罗马法确认以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罗马法又规定特留份制度,限制完全遗嘱自由,保护近亲的继承权。据此可知,罗马法的继承制度(  )

A.确保奴隶主贵族特权B.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C.确立了身份继承制度D.维护家庭及社会和谐

25.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债务的缔结只需要双方当事人同意的说法,是因为其缔结既不需要用文书,也不需要当事人在场,只需要进行该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同意即可。这体现了罗马法(  )

A.契约自由的精神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国家至上的理念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26.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 领主 ,将土地 给买方,约为 陪臣 ,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 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 即可。这说明(  )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27.

英国近代史的材料汗牛充栋,各种公告记录早有图书馆档案室保全,私人的日记、信札又大批托出,且新资料仍不断被发现。有人从过去政客的文件中寻出家庭开支账单进行分析断定其党同利害,自成一家之言。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还原历史可以从多元角度切入研究B.英国政府有完备科学的史料留存制度C.研究历史成为英国民众的一种风尚D.英国的政党政治为研究历史提供素材

28.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伏尔泰的这一思想(  )

A.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专制统治B.强调平等以维护社会稳定C.体现了要求分权制衡的主张D.要求摆脱权威统治的束缚

29.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的作品风格是 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 ,他创作出《马拉之死》(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作品,被誉为 历史的见证者 。这表明达维特的作品(  )

A.深受现代主义影响B.推动历史革命进程的发展C.反映社会重大题材D.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范畴

30.

美国1913年通过了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参议院参议员由本州人民间接选举产生改为直接选举产生。这一修改(  )

A.是平民运动斗争的产物B.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C.适应了精英主义的要求D.确保了立法权至高无上

31.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由前期积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来的包庇、扶植。能够促使其转变的因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C.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D.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

32.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 通才 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为了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异国人才可以通过秦臣荐举入秦,应秦君征招入秦,自荐入秦,以及被本国国君派遣入秦。春秋秦穆公时期,秦国以破格任用为主选任引进人才;战国时期,秦国以因功录用为主,破格任用为辅选任引进人才,并为引进人才特设客卿爵。秦国通过上计、季度考核、三年大考核、巡县等制度监督引进的人才,以检查结果为依据评定他们的政绩,根据政绩赐予官爵、奖赏立功人才,功劳卓著者可封官到将、相,封爵至臣、候、相。秦国武王到始皇时代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共有左、右丞相21人,其中异国人占60%以上。秦国在引进人才的辅佐下,最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

——摘编自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

材料二 在引进外籍人才中,清政府遵循聘请有本领的人才、自主聘用人才和聘用洋员乃权宜之计的指导思想。其引进的人才主要是通过外国机构、企业、有关人士的举荐,委托外国机构、企业和人士代聘,中国驻外使馆的招募等途径实现的。为了吸引更多有真实本领的洋员来华效力,清政府采取了 重金聘请 的政策,且颇见成效。清政府对受聘洋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在使用、提前辞退、期满撤遣上按所订合同办理,而每份合同内均有维护中国自主之权的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引进的外籍人才活跃在中国军事、教育、工矿企业、轮船航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部门。

——摘编自向中银《晚清时期外籍人才引进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引进人才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国相比,晚清引进人才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9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蕃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税关机构。藩属体制下核心层是中央王朝地区,至中唐以前,关津大多遵循了孟子的 讥而不征 (只稽查而不征税)等主张。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逐渐成为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致明清时期,运河、长江或交通沿线商税之关广泛设置。核心层外为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官营外贸和管理双重职能的商贸交往场所和监管机构,如汉代关市、隋唐互市、宋代榷场、明清茶马司等。边疆外为边境地区,在 厚往薄来 的政策影响下,边境税关多为 怀柔远人、市惠藩属 。明前中期海外贸易政策走向政治极端,只有在政治朝贡之内才被允许。
近代以后,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关被洋员控制,逐渐成为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9分)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对比表

不平等的原因

平等观的理论

平等观的实现

卢梭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

抽象的自然力与意志是个人的基础,现实人没有任何差别,即人生而平等。

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即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马克思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阶级的对立与分化产生了现实中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人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提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平等的社会理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的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提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就是消灭私有制与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达到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

(1)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平等观的历史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政府要面对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海禁政策,冶铁亦移力于铸钱。而1530年以来,自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并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出口中国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之一变:因为如此一来,出口和贸易造成货币流失的担忧就不再是主要威胁了,且物物交换也不必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代替这一切的,则是以商品和物资的大规模出口以换取美洲白银货币的时代潮流。一个新的 白银推动的世界 因之开始。

——节选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提 了16世纪前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片段,蕴含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