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3.2019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1431

一、单选题

1.

记述

出处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吕氏春秋·观世》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史记·周本纪》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史记·殷本纪》

上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 分封制 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2.

唐朝后期出现了 食券 飞钱 。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 飞钱 亦称 便换 便钱 ,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

3.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 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4.

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 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 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 。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5.

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 失体 据此可知,这些建议(  )

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

6.

1897年《知新报》记载,天津机器局 今其制造,略己扩充,制造火药弹炮、钢铁诸器……分厂极多,(甲午) 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 。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 极力整顿 后, 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这反映了甲午战后(  )

A.洋务企业有了显著发展B.民族工业取得了技术独立C.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动向

7.

20世纪20年代末,银两、银圆、铜币和各式纸币在市场上并行流通。各省往来,几若异国。如:东北商人为了完成对上海商人的付款,需先用奉票购买日金送至大连,托朝鲜银行汇至日本,再从日本汇至上海,沪商将日元卖出兑换成上海通用的银元,才能完成。此现象(  )

A.是由北洋军阀混战造成的B.推动了政府实行币制改革C.反映了官僚资本聚敛财富D.说明东三省己沦为殖民地

8.

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己全面展开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9.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能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  )

A.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B.外事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C.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公民法没有涉及到私法的相关内容

10.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幵,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1.

列宁曾经指出: 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这反映了(  )

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

12.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 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 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 五族共和 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 民族主义 :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 少数民族 的概念。1937 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 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 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 三个突出特征 :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革初期围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用,在对供需双方均缺乏费用共付机制的条件下,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砸碎 铁饭碗 企业包揽的福利制度成为改革的羁绊,严重的矛盾纠葛使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1985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提纲(初稿)》中,明确了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研究解决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和医疗费的社会统筹两个问题。1989年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1990年确定劳保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对劳动者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16.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英法等西方列强重视中国的存在,真正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役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战争期间,英法大约在华招募了15万劳工,俄罗斯也在华北招募了5万人。赴欧洲西线的华工,近10万人被分配到英国,4万人被分配到法国,还有1万人被派给后来参战的美军。许多华工为英国航空兵服务,还有的在军火库工作,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 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 。多数华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在战后于1919年秋相继被遣返回国。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一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以工代兵 参战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以工代兵 参战的意义。(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 走出乡村 ,这样才能 与西洋文明接气 ,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 回到乡村, 建设新社会 , 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 乡村 ;就无形的来说,就是 中国人讲的老道理 ,即一曰 伦理本位 ,二曰 教化,礼俗,自力 ,三曰 人生向上之义 ,四曰 崇尚贤者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 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 ,这便是 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