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4.2019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747

一、单选题

1.

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

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2.

下表是西汉列候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高帝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各朝所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

139

13

12

13

22

84

14

31

15

10

13

22

士人出身的列侯

8

0

0

0

1

3

4

10

2

4

6

15

所占比例

6%

0

0

0

5%

4%

29%

32%

13%

40%

46%

68%

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

3.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4.

下表为汉至清朝的户口、耕地的增减状况,从中可以推断出(  ) 

时间

口数

耕地数合市亩

人均耕地合市亩

东汉元始二年2

059亿

572亿

962

嘉庆十七年1812

362亿

792亿

219

总增减率汉为基数

+507%

+38%

-77%

年均增减率汉为基数

+028%

+002%

-004%

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没落C.人地矛盾突出D.商品经济发展

5.

下表是不同史籍资料对晚清徐继畲《瀛环志略》的相关叙述,据此推断(  ) 

记述

出处

继畲初入觐,宣宗编者注:道光帝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退遂编次为书,曰《瀛环志略》。

《清史稿徐继畲传》

……后在闽藩任内,偶著《瀛环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先师编者注:福建巡抚吴文榕独加褒赞,嘱令再加修饰,钞缮进呈。

徐继畲私人信件

西土之例,国有兵事,则聚乡绅于公会,令其筹办兵饷……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

《瀛环志略卷七》

《瀛环志略》从无人问津到总理衙门印制,并作为同文馆的教科书之一。……康梁认为西人治国有法度后,乃复阅。

《纽约时报》

A.作者著书出自于皇帝授意B.作者对专制制度有所反思C.该书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制度D.民族危机推动国人学习西方

6.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 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 附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 。由此可知该章程(  )

A.便利列强资本输出B.主张铁路国有C.不利民营铁路发展D.利于救亡图存

7.

据记载,1938年至1942年期间陕西棉花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每市担

收购价格

26

100

170—180

180—190

450—700

A.西北纺织工业发展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战时棉花需求增加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8.

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  )

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9.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10.

19世纪70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

A.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B.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D.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1.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 以工代兵 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 集体失忆 。这说明(  )

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12.

1973年10月,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宣布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 友好、中立、敌对 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 正常、限制、禁止 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能源因素推动国际力量分化D.西欧日本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

朝代

土地制度

生态环保职官设置

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

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职官

行政级别

西周

土地原始国有制

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

法、令

1000

良好

封建土地国有制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

较低

令、农书

5200

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明清

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

较低

农书

6100

41000

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摘编自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2年4月12日,被誉为 永不沉没的轮船 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导致1500余人丧生,这是和平时期最为惨重的的海难。1997年,美国导演詹姆·卡梅隆将其改编成电影上映,引起世界的巨大轰动。电影梗概如下:
1902年,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为了在与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它耗费巨量钢铁,长269米,宽28米,高32米,以蒸汽机为动力,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至美国纽约。没落的贵族女露丝随其依靠钢铁制造大发横财的新贵未婚夫搭乘该船前往美国。船上还有来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其中就有穷画家杰克。露丝与杰克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他们亲眼目睹了轮船撞上冰山。在无力回天之时,船长向周边船只发出无线电求救。此时,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危急之中,有遵循 妇孺优先 的善良与高贵,也有着 金钱至上 的丑恶与卑劣。最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河南地处内陆,社会风气闭塞,封建思想浓厚,乡村私塾和省、府、县旧式书院仍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虽然河南部分进步士绅创办了少量的具有务实新风的书院,但直至1903年,河南留日学生仅有7人,新式学堂在校学生仅为770人。1900年,陈夔龙留守北京参与《辛丑条约》的谈判,加深了对西方的了解。1903年,陈夔龙接任河南巡抚,力图为新政打开局面,将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规定兴办学堂的数量是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指标。1905年,河南设立了师范学堂、农务实业学堂、武备学堂等多所新式学校,还将河南课吏馆改为仕学馆,专设法政速成科。与此同时,陈夔龙又设立尊经学堂,企图保存国粹。据统计,1906年河南在日本的留学生共有96人,新式学堂在校学生有21050人。

——摘编自徐明涛《陈夔龙抚豫期间教育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河南的教育改革做简要评价。(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70年代,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比美国要高出一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积极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遇一系列阻碍,其实现前景十分渺茫。

——摘编自蒋翊民《<中导条约>全球化:动因、路径与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署的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孟子早年丧父,孟母含辛茹苦教养孟子,两千多年来,被认为是母亲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的尊崇。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西汉的《列女传》,最早记载了 孟母三迁 等有关孟母的故事。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歌颂孟母。748年,朝廷表彰历代孝妇烈女,孟母是其中之一。此后,许多地方建起了孟母祠。1037年,在孟庙中设有专祠祭祀孟子父母。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所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孟母三迁。1316年,元仁宗下诏,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并为其塑像。1497年,明孝宗在孟庙内设有专殿祭祀孟母。明代,许多士大夫都曾去孟母祠拜谒, 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文。1737年,乾隆皇帝加封孟母为 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摘编自刘培桂《历代对孟母的尊崇与封谥》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尊崇孟母的主要方式。(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母在中国历史上被普遍尊崇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