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名题分解6)[人教版]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7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9题)章实斋云: 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 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2.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18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导致此说的主要原因是(  )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3.

(2009年1月山东德州市高三质检17题)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

(2009年 1月南京市高三期末调研6题)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

5.

(2009年 1月盐城市高三调研7题)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 公教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 小学院 ,11岁入 中学院 ,16岁入 大学院 ,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6.

(2009年1月滨州市高三期末统考27题)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持上述观点的应是中国近代的(  )

A.顽固派B.维新派C.洋务派D.革命派

7.

(2009年1月徐州市高三质检5题)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8.

(2009年 1月扬州市高三期末调研5题)达尔文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它(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C.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热情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9.

(2009年1月淄博市高三阶段性检测8题) 天演 物竞 淘汰 天择 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取 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开眼看世界 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10.

(2009年1月肇庆市高三期末评估12题)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严复

11.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25题)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12.

(江苏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2学期期初联考8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13.

(广东省六校联合体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0题)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B.陈独秀C.孙中山D.康有为

14.

(2009年2月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4题)下表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中学堂课程章程中规定的课时情况,表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的特点有(  ) 

①添设了西学课程 ②课程设置比较全面 ③经学仍占重要地位 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2009年2月安徽合肥市高三第1次质检7题)李鸿章自嘲 一生风雨裱糊匠 ,他裱糊的 屋子 及所用的 材料 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16.

(2009年2月福州市高三质检4题) 欧罗巴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图朝廷节取(注:希望朝廷选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有深意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高度赞扬的西方科技B.作者主张进行政治改良C.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D.赞扬欧罗巴人科技先进,排斥其思想文化

17.

(2009年2月宁波市高三八校联考24题)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誓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18.

(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15题)陈旭麓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冲击了传统的 夷夏 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19.

(2009年3月江苏历史单科模拟14题)《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9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20.

(2009年江西省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一)9题)1898年戊戌政变时,慈禧太后重训朝政,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从这段君臣对话的内容及其结果来看(  )
①李鸿章已经认识到中国落后的部分原因  ②李鸿章是变法图强的倡行者 
③慈禧太后主要关心自己的权力  ④李鸿章认为旧法不能使中国富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1.

(2009年3月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高考模拟10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D.教育与政治制度

22.

(2009年江西省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一)13题)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3.

(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10题)梁启超认为: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24.

(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8题)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根据这种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  )

A.同治中兴B.同光新政C.自强新政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25.

(2009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质检14题)某课题组成员在研究 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下课题时,帚要查阅以下一些书籍,下列关于这些书签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天演论》提出了世界上最早关于进化论的思想B.《瀛环志略》为基础写成的
C.《新民丛报》是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D.《民报》首先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6.

(2009年4月湛江市高考测试题(二)8题) 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 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魏源B.倭仁C.李鸿章D.郑观应

27.

(2009年4月广东高考预测6题)林则徐被称为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依据不包括(  )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 夷书 B.组织编译《各国律例》为抗英斗争服务
C.编译的《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28.

(2009年4月广东高考预测8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①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②康有为借用儒家思想和实践开明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③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传统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④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保留,但得因势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9.

(浙江省五校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7题)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

30.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三】8题)梁启超在《自勉》中说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材料中 誓起民权移旧俗 的含义是(  )

A.设议院,定宪法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C.兴民权,易旧俗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31.

(2009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二)7题)在《海国图志》中, 志于英夷特详 。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

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32.

(2009年5月厦门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8题)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源提出 帅夷长技以制夷 ,姓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第一人B.洪仁玕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
C.康有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孙中山仿效英国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3.

(2009年5月福建龙岩市质检15题)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 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材料中 林总督行事 指的是(  )

A.主持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材料阅读

34.

(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34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第51页

材料二 据统计:同盟会员在1905年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者为其它各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第66页

问题
(1)中国人是怎样认识到 机器之利 的?(2分)
(2)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同盟会会员分布有何特点?(1分)
(4)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的联系?(2分)

35.

(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38题)(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 ,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闪亮登场。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 经世之才 ,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共同面对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 是指什么?(2分)
(2)文中称李鸿章、伊藤博文是 经世之才 ,请举例说明。(4分)
(3)李鸿章、伊藤博文 富国强兵 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4分)
(4)李鸿章、伊藤博文的悲喜剧是属于个人的吗?(20分)

36.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35题)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在上海云集。图一是1865年英国人佛南创办的耶松船厂,图二是1865年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图三是1863年一位商人创办的洪盛机器碾米厂。请分别写出这三个企业的性质。(3分)简要分析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时此地云集的社会原因?(3分)
(2)有人在编辑《上海思想、政治史》时,制作了许多资料卡片。并且提炼了该书主题: 上海在近代是中国先进思想产生与传播中心,也是革命风暴中心。 请按照这一主题思想,完成以下两张资料卡片,每张卡片填写一个历史事件,条目名称自定,简介限60字以内。(6分)

37.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李鸿章语《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 清大学士倭仁说: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是什么?双方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世界史上还发生了哪些改革(列举二例),结果如何?(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为什么结局都是失败的?(4分)

38.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36题)阅读下列材料(60分)
材料一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材料四 自强运动,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主要内容是引起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太平天国失败到同治十三年(1864一1874年)的10年间,清政府创办了几家大规模的近代(军工)企业,从光绪初年起,为解决军事企业的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兴办了一批民用工矿业和文通运输业等,还建立了一些新式军事学校,并向国外派遣学生、驻外使节。

——王戎笙《清代简史》

材料五 随着甲午战争的硝烟散去,中国被落后小国日本打败,清廷面对来自朝野内外的责问不得不找出一个替罪羊来,于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变成为了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打开的国门再次重重的关上。 ——网评/探寻国人保守思想之根源
请回答(30分)
(1)材料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列举中央和地方支持该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1分)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及你的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2分)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4)结合所给材料和此次运动的内容,分析述论这项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0分)

39.

(广东省六校联合体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 西学 ,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6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5分)
(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2分)

三、简答题

40.

(2009年2月广东湛江市高考测试题(一)27题)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表格中关于这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14分)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四、材料阅读

41.

(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7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2006年,《环球时报》评出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影响最大的50名外国人。重温这50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但也有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
材料一 马克思:他为共产主义者所塑造的共产主义信仰鼓舞着千百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推翻一个旧世界而英勇奋斗。他所缔造的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成千上万的苦难中国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涅盘,坚定地走上了寻求救国救民救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 嘉约翰:1859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 挖肝剖腹 ,这个血淋淋的词现在已经很少被提到,但在100多年前,刚刚由传教士们带进中国的西医就被视为这样的 巫术 。19世纪中期他在广州行医时,也受到过这样的指责。他的诊所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一是靠了传教士的执著精神……三是有留美回国的中国学者的帮助。他的功绩还在于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大夫。西医进入中国,当然不只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病方式,它还带来了一种生命观人生观,一种哲学或是生活的理念。
材料三 伊藤博文:1894年,在伊藤内阁主持下,日本终于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5年春天,作为日本谈判代表的伊藤博文在和清朝谈判代表李鸿章见面的时候,曾嘲弄李说: 我曾经告诉过您要进行改革,否则我国会后来者居上,现在看看结果如何?

——据《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2006年07月28日《环球时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及与之相关的史实,分别声明近代中国是如何 主动 被动 被迫 外部世界影响的?(12分)
(2)你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分)

42.

(2009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31题) (10分)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县花一现。究其原因,学者做了以下分析: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 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 ,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l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百余万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一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面对甲午战争后的危局,你认为改革应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改革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哪方面?扼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6分)

43.

(2009年4月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21题)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奕䜣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 舍中法而从西人。 朝廷采纳奕䜣意见。颁布上谕,表示: 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 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 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全集(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奕䜣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2分)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

44.

(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曾国藩受命督办江南军务,总结了与太平军为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 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 的战略思想。他对太平军东征一举,置于次着,率湘军分三路全力进攻安庆,并于四月合围。……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即把湘军大营所设的内军械所加以改组,设立 安庆内军械所 ,仿制洋枪、洋炮……虽然仍用手工制作军火,时移势转,渐改为利用机器、动力生产,竞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一家。
材料二 江西也 凋敝异常 ;特别是沿长江一带,数百里间,不闻鸡犬声。安徽通省破坏严重,从安庆往皖北的宿、毫一带, 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 。田地荒芜,耕种无人; 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
材料三 然而,以富求强的历程十分艰难。不论官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的民用。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都要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购买和安装,甚至运转都要受洋人的把持……在军工企业里,资金和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存在利润问题,因此成本高昂,生产效率很低。在民用企业里,因为吸收了商股,产品要讲利润。但又因官府把持,官僚们常常借 官督 之便,侵吞商股,化公为私,贪污舞弊,安插亲信,致使企业管理极为混乱。加上清政府对新式企业进行敲榨勒索,许多企业毫无生机……
材料四 基督教文化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它以 优越文明 的姿态,鄙视中国的原有文化,反对祖先敬奉,排斥儒家学说和传统习俗,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官民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有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的贵阳教案,同治元年的南昌教案……八年的安庆教案、建德教案等等。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教案。每次教 案发生后,法国等国外交官立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调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而清政府 则是一次次的屈服,以赔款和惩处反洋教人士来结案。……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不但不能 平息民、教之间的矛盾,反而使教会更加肆无忌惮,使民众积怨更深,以致光绪朝的教案以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地爆发出来……

——以上材料摘自《清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历。(9分)
(2)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该如何进行近代化?(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近代教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教案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五、简答题

45.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四】29题)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 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16分)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10分)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6分)

46.

(浙江省2009届高考押题卷9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 日本人的路 美国人的路 苏俄人的革命道路 自己的革命道路 苏联的建设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这些 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别概述走这些道路的原因及结果。
(3)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六、材料阅读

47.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