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1.2019届湖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评(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0 浏览数:750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张仪等,都是执掌大权、声名卓著,但却出身寒微的卿相,并且这些新起者亦不再被分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确立D.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

2.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  )

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3.

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这反映出(  )

A.坊市制逐渐被打破B.政府不再监管商品交易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宗教传播促进经济发展

5.

某学说以 圣人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是(  )

A.先秦儒学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

6.

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  )

A.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B.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C.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D.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7.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 最终归宿 。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8.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9.

1851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时,洪秀全为天父(上帝)第二子,居于第一位,处于教主地位。后来,居第三位的杨秀清取得了代天父言的权力,神权日益集中于杨秀清。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权力制衡B.埋下了天京变乱的隐患C.反映了太平天国确立神权统治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10.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1.

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这表明(  ) 

类别

政府

民主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7

455

11

64

739

739

227

86

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

12.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

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13.

1949年5月2日,刘少奇在与天津工商业家的座谈会中,再三说明:搞社会主义那将是几十年以后的事。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要真正做到劳资两利的。这(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C.有利于当时经济秩序的稳定D.影响了此后中国经济体制

14.

公元前454年,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军伍大会选举和通过,经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  )

A.扩大了古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上的平等C.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D.适应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

15.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16.

149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以经过亚速尔群岛(北大西洋中部)和好望角以西350里格处经线划了一条分界线,即所谓的 教皇子午线 ,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王室,以西归西班牙王室所有。该条约签订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7.

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6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18.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用增强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19.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表,据此可知我国(  ) 

阶段

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

19491954

大行政区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

19541966

自治区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19661978

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

1978年开始

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民族乡、镇四级制

A.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B.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稳定C.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D.社会主义民主初见端倪

20.

巴黎公社的部分会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将制定的各项决策都及时地刊登在公社主办的《公报》上,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也全部公布于众,使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活动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这一措施(  )

A.有效地抑制了权力的集中B.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C.有利于对自身权力的监督D.体现了现代民主思想的本质

21.

1929年,斯大林指出: 国家、国营工业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供应者,这有什么不好吗? 这反映出斯大林意图(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取消市场经济C.推行农业集体化D.减轻企业负担

22.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中强调, 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 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

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D.利用西欧抵抗苏联

23.

1981年里根上台后,将原来由联邦政府负担的福利开支一部分转移到州政府,一部分转移到私人团体,一部分削减。联邦政府只负担最必要的、而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却无力或不愿承担的部分。美国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经济滞胀的影响C.与苏争霸处于劣势D.福利制度的完善

24.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这一规定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对各成员方具有法律约束力B.消除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抗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D.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标志

25.

某一艺术派别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下列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1937年8月,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当时的苏联给予了中国政府除了派兵参战外一切的援助,还贷款数亿美元给中国。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入华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至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5个大队2000人和1000余架飞机,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许多苏联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1939年年中,由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得以扩编大规模武装,包括:245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国民政府军队拥有了80万支步枪、5万挺机枪、1075门火炮、213辆坦克和150架飞机。

——摘编自李佳玉《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占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的14.3%。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援建47个项目,其中能源项目占44.7%,东北建设项目占76.6%。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科技情报和文献。1953年,接受苏联科学出版物的中国机关达到300个,总量有42136套。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他们不仅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还培养中国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重工业和燃料工业部门。除此之外,苏联还协助中国制定 一五 计划,从起草、修改到最终的定稿,苏联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摘编自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欧美

亚非拉

18世纪

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物理定律。

1769,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2,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

1783,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美国颁布宪法。

18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差不多。

19世纪

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

1866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

19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中。

18401842年,中英鸦片

战争。

1854,美日签订《神奈川

条约》,日本门户被打开。

1869,由法国人出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通航。

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

19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上表为18—19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曹魏的屯田制延伸至魏晋之际,士族豪强逐渐蚕食和分割屯田,大土地私有制获得发展,使屯田制日趋衰败。而且统治者还要役使屯田民从事其他劳役或经商牟利,屯田民因不堪忍受种种剥削和压迫,不断地逃亡和反抗。为了均平屯民的赋役负担,改革赋税的征收管理方式,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晋武帝司马炎先后 罢屯田官,以均政役 罢农官为郡县 ,使屯田客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全国统一后,晋武帝于280年颁布了占田法令,对占田数量做出限制。规定:贵族按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地,最高占十五顷(一顷等于一百亩),最少七顷;各级官僚按照官品高低占田,其中最多占五十顷,最少十顷;一般编户百姓,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此外,丁男课田(征收田赋的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武帝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2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5年9月,苏联分别承认了西德与东德,并与之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仍以 保卫自由世界 为名,驻扎在西柏林。1958年3月,西德会议决定以原子弹武装西德军队,遭到东德反对。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当时仍由苏联机构执行的管理柏林的职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声称苏联将与东德签订和平条约,从而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西方国家坚决反对苏联的要求,形势一度紧张。东西方为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开展一系列频繁外交活动,但举步维艰。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并采取措施:暂停实施裁军计划,增加国防预算。肯尼迪政府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特别增加导弹力量。此时大量东德人进入西柏林,局面紧张加剧。8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并修建了柏林墙。9月,美、苏外长会谈,10月,赫鲁晓夫放弃了对德和约,使第二次柏林危机不了了之。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7分)

3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建中元年(780年)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为德宗所看重,后来身居宰相之位。陆贽从政之时,由于藩镇割据,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又复杂,政治斗争已发展为直接的军事对抗。陆贽从维护唐朝的统治出发,先后向皇帝写了近百条奏疏,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如政治上 强干弱枝 、广泛选拔人才、加强吏治管理、广开言路,经济上 均节赋税 ,军事上选拔将帅、奖惩分明等。唐德宗有时虽能采用陆贽的建议,但对于陆贽的许多重要主张 虽嘉之 不能用 所用才什一 。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他的政治作用。后德宗听信谗言,将陆贽贬到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新唐书》的论赞中说他的思想 可为后世法 。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达三十九篇之多。直到明清,一些政治家对陆贽仍然颂声不绝。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贽主张的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