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1.2017—2018学年度陕西省咸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0 浏览数:335

一、单选题

1.

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

A.形成 天下共主 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

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  )

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C.协助丞相处理朝政D.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

3.

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入仕方式

唐德宗

公元779804

唐宪宗

公元805年—820

唐文宗

公元826840

唐宣宗

公元845年—859

门萌入仕者

10

4

3

1

进士入仕者

13

17

19

20

A.科举制度的影响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分散相权的需要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4.

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这一措施(  )

A.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B.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

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说明宋代(  )

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

6.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官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样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 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7.

元代行省设暨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

A.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8.

明清时代江市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时人赞叹 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这表明明清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D.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9.

军机处创立于雍正朝,本是专办西北军务的临时机构,后经发展和完善,渐成清廷的中枢决策机构。这主要是因为军机处(  )

A.适应君主专制加强需要B.能有效地处理军事问题C.可缓解中央与地方矛盾D.实现了皇帝旨意的贯彻

10.

洋务运动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 父爱式庇护 亲戚式庇护 朋友式庇护 伞式 关系。其中 父爱式庇护 关系(  )

A.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B.推动了近代企业的产生C.规避了政府的监督控制D.得到了较少的资源配置

11.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12.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 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淇、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尊孔复古 逆流再次出现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周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4.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 大胆尝试 (  )

A.指导了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B.标志着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D.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经济方面逐渐由平时经济体制转向战时经济体制,全面实施统制经济。这一转向(  )

A.遏制了官僚资本的发展B.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环境C.解决了战时经济的需要D.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16.

196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要求纠正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政策(  )

A.顺应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引发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17.

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

A.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B.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C.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D.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18.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 空间革命 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璧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19.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 。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

A.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B.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C.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D.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20.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 书写美国 描绘美国 的民族主义思潮。这说明 新政 (  )

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

21.

据《苏联经济史》记载,(苏俄)国营农场的数目:1919年只有2,020个,1920年末已经增长到3,312个。这一时期国营农场的发展有利于(  )

A.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B.保障对工业中心的粮食供应C.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调动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

22.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民的各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 异端邪说 。据此可知(  )

A.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提高B.经济不发达地区易陷入专制统治C.美国致力于战后各国均衡发展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手段

23.

1978年,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举行会谈,明确了主要通过发展美中日三国的双边关系来维持亚洲和平稳定的构想。这一构想(  )

A.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C.冲击了中苏的同盟关系D.目的是封锁和孤立中国

二、材料阅读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 焚书坑儒 、刘项 不读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 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8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 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途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 光荣革命 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 詹金斯耳之战 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 一五 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 进口替代 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 光荣革命 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英国工业化道路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 

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

19世纪70 年代一80年代

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度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

1918年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 5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1929年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由于科技体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行事的自主权、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等弊端,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因此,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科研机构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88年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7分)

28.

(10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 目标服务 ,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 忠于苏联 。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 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 ,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党政府的 中国帮 援华游说团 如何鼓噪 不能忽视中国 ,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

——摘编自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对华政策,并指出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6分)

29.

(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 偏安定命 ,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 风痹不知痛痒之人 。他指出,凡足以 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 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 王霸并用 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亮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亮的思想主张。(4分)

五、单选题

30.

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