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1.2018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1338

一、单选题

1.

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 周礼 。这主要说明 周礼 (  )

A.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B.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C.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D.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

图8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3.

胡道静称 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 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4.

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 贱民 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 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 。这一举措(  )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改变了传统 因业而贱 的职业观

5.

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总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  )

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B.具各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6.

图9是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关于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的油画作品,据此可知该作品(  ) 

A.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B.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C.真实地再现了平型关大捷的场景D.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必要史料

7.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 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这一主张的贯彻(  )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8.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 共产风 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9.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 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现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 。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

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表1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1850—1870

1870—1900

1870

1914

英国

3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

11.

图10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12.

图11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B.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C.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D.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 勾当店宅务 一员, 勾押官 各三四员, 掠房钱亲事官 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 修造指挥 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 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菅、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队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富强 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康熙(1661—1722在位)用人以德为先,崇儒重道, 满汉一视 ,提高汉官地位。他常用的选才方法是:第一,科举考选,第二廷推保选,号召朝廷臣僚及地方督抚各举所知,招徕贤才。对保荐之人,康熙亲自面试,凡行止不端,平庸无才者概不录用。第三,谘巡访察,超擢贤才。第四,垂意草野,网罗隐逸。
彼得大帝1722年颁布 官秩表 ,规定官位分14等,每一等级的文武官员都要从有才能但出身微贱的中下级服役人员中选拔出来,充实官僚机构和担任高级军职。凡在文职中官至八品或在军队中服役的,就可以成为世袭贵族。文武官员都要从最低的一级做起,公侯或贵族世家的青年,一定要先在近卫兵团当士兵才能提升为军官。文官也必须从低级官员当起、否则不能升为高级官员。

——摘编自田时塘等《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康乾盛世背后的遗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和彼得大帝官制改革的目的。(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和彼得大帝用人政策的差异。(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越南战争是20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耗用的军费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的战争开支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状态。1964至1969年,美国的军费虽然近乎翻了一番,但用于越南战争以外项目的军费只增加了5亿美元。由于经費短缺,美军武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新,许多军事研发项目被迫延迟或取消,更为严重的是丧失了相对于苏联的长期核力量优势。
战争还对美国的社会心理造成巨大震热。尼克松说: 越南战争的失败站行了我们的理想,腐蚀了我们的精神,削弱了我们的意志 。美国自杜鲁门时代以来高度膨胀的扩张欲望开始冷却,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应该承认自身资源与力量的有限性,必须减少在海外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越战的直接刺激下, 尼克松主义 应运而生,美国中止了自二战结束以来20余年的过度扩张,而在70年代实行适度收缩。

——捕编自邓红洲、李玉兰《越南战争的轻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 济弱扶倾 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 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