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2017—2018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9 浏览数:148

一、单选题

1.

梭伦改革前雅典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D.国王与平民

2.

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仁人志士在平民的支持下不断创新的产物。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 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4.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5.

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秦国的四位国君都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6.

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

A.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B.改革壮大了本国实力C.改革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惨

7.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8.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洛阳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9.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 一刀切 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10.

王安石变法中 市易法 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 市易务 ,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 市易务 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 市易法 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有利于大商人趁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 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

12.

梁启超盛赞王安石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  )

A.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B.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C.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D.梁启超指出了壬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13.

(2011·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 两足禽兽 ,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14.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 原罪 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5.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16.

列宁评论说: 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 伟大的 资产阶级改革……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 不能防止 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  )

A.1905年革命借助了1861年解放后的农奴的力量
B.1861年一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17.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 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 解放法令 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农奴摆脱了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

18.

19世纪后期 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 殖产兴业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 大陆政策  ④推行 文明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

他不懂得也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部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述观点适用于评价(  )
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②洋务运动  ③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

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

A.实行君主立宪制B.改革政府机构C.改革科举制D.发展民族工业

21.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 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俄国战败直接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22.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  )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  ④使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3.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 成功之处 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24.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方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

25.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 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 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二、材料阅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6分)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 事商贾 带来的危害。(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4分)

28.

阅读下到材料。(15分)
材料一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丈轨表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拓跋澄的回答是: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
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 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材料四 下图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同时指出这些措施在政治、思想上所起的作用。(6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3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政变原因答客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表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2分)
(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6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认为中国发起的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