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3.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质量考评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1253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2.

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 

出处

论述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 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汉书 ·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汉书 ·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3.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 通榜 。这一做法(  )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4.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 阳变阴合 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5.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 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 ,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 巨大特权 。这反映出(  )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C.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D.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6.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 天地君亲师 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 作 天地国亲师 ,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7.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B.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C.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D.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

8.

1955 年12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 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推行 一边倒 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9.

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10.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于1760 年上台,他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以至于当时英国的 君主立宪制 被革命民主主义者骂成 掺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 。这表明英国(  )

A.君主仍保留有很大的专制权力B.责任内阁制不能制约国王专权C.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D.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11.

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这主要表明(  )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B.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C.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D.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12.

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把鸦片、棉纱、棉布、煤油以及其他廉价工业品向中国大量推销。同时列强又廉价收购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原料,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以特殊形式经过了资本主义不充分发展阶段》

材料二 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因而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 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 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 100 多年。

——摘编自张永安、杨逢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对华贸易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前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13 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第二章

两汉时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勃兴

……

古代地中海世界对通往东方道路的探求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章

唐宋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

中国陶瓷文化的向西流播

指南针与印刷术的西传

第四章

蒙元和明前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畅达

蒙古西征及其对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

元代中国与西欧的交往

马可·波罗与伊本·巴图塔的来华

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

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来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传教士的大批东来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

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征服,成为吴的属国,越王勾践入质于吴三年之久。勾践回国后, 省赋敛,劝农桑 ,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重用范蠡、计然、文种等人,改革内政,推行 舍其愆令,轻其征赋 裕其众庶 的政策,使得 其民殷众,以多甲兵 。所有 众庶 ,不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赋税、兵役的主要负担者。同时,越王勾践针对战败后壮丁不足的状况,下令奖励生育,并规定长子夭折的, 三年释其政 通“ 征 ,即 免 除三年赋 税);庶子早亡的 , 三月释其政 。勾践还优礼士人,招揽各地人才,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这样经过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 ,取得很大成就, 田野开辟,府仓实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越王勾践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越王勾践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决定东亚 战后 国际秩序的是1921—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会上主要讨论裁军和中国问题,会后缔结的《九国公约》中也提出要尊重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并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为遏制海军扩张,各国还缔结了主力舰持有比例的《五国海军条约》,从而暂时遏止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追求的军扩路线。
材料二 一战后,威尔逊的 十四点和平原则 和共产国际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 》,包括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世界主义、民族自决、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都成为引导改造国家和解放社会的新理念,席卷 战后 东亚。无论是日本的 大正民主 ,还是中国的五四运动,或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等,虽然运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受这样的战后理念驱动而产生的民众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本)村田雄二郎《超越富国强兵之梦——近现代东亚的四个战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世界新理念的认识。(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汲取新思想。
1919 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到达莫斯科,3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共产党代表大会。此后在俄国两年间,他通过《晨报》《时事新报》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1922年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此后专门从事党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3年6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还曾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瞿秋白还参加了中共三大,并为大会起草了党纲草案。他出席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后来,他在遭到王明等人打击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便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工作。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名作家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瞿秋白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瞿秋白。(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