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4.2017—2018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51 浏览数:332

一、单选题

1.

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

2.

《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郡国并行制

3.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4.

对以下三幅地图解读有误的是(  )

 

A.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依次为西周、秦朝、元朝B.图1的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图2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D.图3推行行省制,行省官员可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5.

学者王亚楠指出, 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 食土子民 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 朕即国家 ”。材料中的 根本决定 应是(  )

A.设立皇帝称号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D.推行郡县制度

6.

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 土壤·风向·雨量 ,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  )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B.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C.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

7.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 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B.郡守C.刺史D.知州

8.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反映了(  )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加强社会流动的重要创造。以下可以证实这一功能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10.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

11.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

A.皇帝刻意削弱宰相职权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1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 优秀 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13.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D.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14.

史实 史论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 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 二府三司 的叙述属于 史识 的是(  )

A.二府三司 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B.二府三司 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 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二府三司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15.

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

16.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 荒诞奇迹 ,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17.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 今朕特将此事(按—--建储之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 正大光明 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 常以随身 。秘密立储制的建立表明(  )

A.传统的宗法制已无法维系B.公开立储威胁到了皇权C.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顶峰D.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18.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 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

19.

中国古代 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

A.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B.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20.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这些条款 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1.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22.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23.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24.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反割台斗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

25.

普拉特认为, 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 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 英国 放弃中立 的表现为(  )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

26.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 西化 反西化 近代化 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 反西化 近代化 内容的是(  )

A.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27.

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28.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29.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 猪尾巴 满奴 。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30.

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 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二) 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31.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 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 攻克南京 北京周边战事连连 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32.

《长征组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 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

A.四渡赤水河B.召开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甘肃会宁会师

33.

1935年起,蒋介石就通过一些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通过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这反映了(  )

A.共产国际要求国共停止内战B.国民党放弃了武力剿共方针C.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D.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

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 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35.

美国《时代》周刊载: 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  )

A.武汉会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36.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 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 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 求和 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37.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38.

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 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1949年1月27日, 太平轮 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 建元轮 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 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

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

39.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40.

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D.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41.

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 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 很不幸 ,基辛格以后承认, 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 ,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意识到…… 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 。(按——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决策,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材料表明(  )

A.中美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关系改善具有曲折性B.中美两国关系从此开始结束敌对状态逐步走向正常化
C.美国鉴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于改善两国关系心存疑虑D.中国鉴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急于寻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42.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43.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 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 反动书 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

44.

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 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 恐惧 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 这一举措内涵是(  )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B.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C.无敌国外交 的策略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5.

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A.村民自治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

46.

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 一部分人 是指(  )

A.妇女B.外邦人C.全体公民D.奴隶

47.

表3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表3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40

4.2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48.

伯里克利说: 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  )

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9.

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这反映了万民法(  )

A.重形式,程序繁琐不灵活B.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D.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二、材料阅读

50.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在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以显示皇帝的至高和独尊。如规定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应称 ,自称应称 昧死 等,但毕竟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承秦制后,由于礼仪的不健全,臣子在刘邦面前非常随便,甚至 饮(酒)争功 ,于是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由儒生们创制朝仪以确定君臣名分等级。朝仪规定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长乐宫接受百官朝贺, 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 ,高祖非常高兴,脱口而出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武帝时,又采纳董仲舒 独尊儒术 的建议,由于儒家强调遵从等级秩序,这无疑为统治者强化礼仪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各朝皇帝都以儒学为指导,加强礼仪建设。隋文帝制定五礼130篇,唐太宗时制定《贞观礼》138篇,宋太祖时制定《开宝通礼》200卷礼仪礼规越来越细密。

——摘编自常智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已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

材料三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专制国家礼仪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并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的实质。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朝堂礼仪和座次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受到重视的原因。(30分)

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 民之主 ,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 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民选领袖

君主

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2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