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1.2018届重庆市高三4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850

一、单选题

1.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舂。 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 (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

A.厉行轻罪重罚B.保留原始习俗C.条文细密完备D.维护伦理秩序

2.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甸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后汉书》

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吴时外

国传》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郡外夷比,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魏略》

A.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B.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C.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D.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3.

唐初禁止在籍户口逃亡,凡亡者 一日笞三十,十日加一等 ;开元九年,朝廷规定,逃户自首者可以选择就地附籍,免除其6年的租调和徭役。这一调整(  )

A.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B.有利于保障赋税收入C.推动租佃关系普遍化D.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

4.

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 仿宋体 的由来。据此可知(  )

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

5.

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 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 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C.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6.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 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 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

A.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B.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C.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D.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

7.

下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它表明,中央苏区(  )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

8.

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 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 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 。这次访问(  )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9.

在伯里克利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

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10.

在英国工业化早期, 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 。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B.自由放任之风盛行C.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D.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

11.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 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 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 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

A.历史文献的客观性B.历史发展的连续性C.历史研究的时代性D.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12.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

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 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 中华统绪,绝不断线 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 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 ,雍正帝驳斥道: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 亡国灭种 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 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殆不可以须臾缓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 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 ,各族 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 中华民族 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 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 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球化 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 共同性 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但 全球化 趋势不会让文明的差异、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消失。历史表明,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其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一国的国情决定的。严格地说,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

——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 双轨制 ,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 双轨制 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要 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中国代表团指出:维持和平与安全必须根据正义与国际公法之原则。这一原则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美苏两国在会议主席的设置上产生了分歧,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中国代表 善于斡旋调解 ,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针对联合国宪章草案,中国代表团提出,国际间如有危害和平事件发生,安全理事会应有权采取临时办法。中国代表团还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应考虑地域平等分配的原则,要给欧美以外的小国、弱国更多更公平的机会。这些提案最终获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贡献。(8分)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得以建立的历史条件。(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 博学好兵书 怀佐世之志 。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 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 黎元应抚,夷狄应和 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 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 。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 四夷宾服,凑集关中 。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 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