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1.2018届天津市河东区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4 浏览数:447

一、单选题

1.

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折射出王侯关系的变化C.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 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 由此可知(  )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3.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

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

二、开放性试题

4.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结  论

A

查阅到蔡伦造纸的文献资料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查阅到《伤寒杂病论》的具体内容

这是最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医学著作

C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

D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资料

当时已出现了人文精神

三、单选题

5.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君主立宪

6.

梁启超说, 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 中国的卢梭 ,是 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7.

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当时 退一步,进两步 是指(  )

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8.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 最受欢迎 最无争议 ,也 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9.

(2013·云南昆明高三摸底)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 00项,1956年至1 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

A.科技领域出现 大跃进 B.双百 方针推动科技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D.向科学进军 热潮初显成效

10.

读图——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见下图),此局面出现时,中国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B.淞沪会战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参加万隆会议

11.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 地缘战略旗手 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对材料中所说的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描述准确的是(  )

A.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多极化趋势出现C.形成 一超多强 局面D.多极化格局形成

四、材料阅读

12.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 年1 月11 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外交成果的原因。(8分)
材料二 在当时 冷战 的情况下,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4分)
材料三 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关于中印问题,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得到哪些启示?(2分)

13.

(20分)中外交流和交往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 荣记湖丝 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展示哪些产品?(举两例)(2分)。概述清政府不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原因。(2分)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 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 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2)对于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材料二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3)材料二中,美国选择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何特殊意义?(2分)推测美国在这次博览会上可能展示什么产品?(2分)指出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府对待外洋事务的态度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民本思潮 的表现,并分析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 (6分)
材料二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2)如何理解材料二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4分)
材料三 孙中山死去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目。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新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何人所写?文章的名称是什么?请简述判断的依据。(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文化功能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