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6.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935

一、单选题

1.

图6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该简牍说明当时(  )


图6

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

2.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3.

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

A.门阀士族的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C.人地矛盾的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4.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 才真的阐明了 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

A.主张改造理学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D.强调学术创新

5.

中体西用 进化论 ,再到 阶级斗争论 ,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6.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7.

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图7所示)这一变化(  )


图7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C.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D.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8.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 爱国 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 爱国肉 。这表明(  )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9.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 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 ,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

A.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10.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

A.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C.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D.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

11.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都成为了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C.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

12.

表1

年份

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100,目标130

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100,目标115

西欧各国

批发价指数

1949

112

95

108

1950

124

104

124

1951

35

111

143

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

据表1可知, 二战 后初期,西欧(  )

A.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D.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2

时间

法案

内容选摘

1857

《婚姻及离婚法》

离婚合法化;如果妇女没有任何过错被丈夫抛弃,她可以像未婚女性一样拥有财产权;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

1870年至

1908

多部

《已婚妇女财产法》

已婚妇女能够独立拥有各类财产;独立订立契约;独立作为原告或被告;处理自己的财产无需丈夫同意。

1895

——

地方法官有权允许妇女抚养、监护孩子,直到他们年满16岁。

1918

《人民选举法》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

《平等选举法》

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 光怪陆离 ,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1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3 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表3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北齐文宣帝一举裁减一半以上的郡县,开精简之先河。隋初,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 隋文帝接受大臣建议, 存要去闲,并小为大 罢天下诸郡 ,以州统县,将行之三百年的州一郡一县三级制改为州一县二级制。隋文帝还 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 ,罢废州县乡官,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岑仲勉《隋唐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条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 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元济(1867—1959),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遭 革职永不叙用 ,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2年张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大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 最新教科书 ,1912年又推出 共和国教科书 ,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标准。

——据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9分)
(2)以张元济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人生抉择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