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9.2018届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788

一、单选题

1.

《礼记·乐记》中写道: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 西周礼乐制度中 的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规范 和而不同 的秩序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

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 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据此可知,文中 战舰 (  )

A.以水力作为驱动的动力B.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帆船C.具有机械动力轮船雏形D.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

3.

宋代士大夫主张: 有名节,则不枉道以求进 。公道名节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台谏官,他们自觉形成了刚正不阿、敢言、不为身谋、无所畏避的台谏职业道德。宋代台谏官职业道德源自(  )

A.台谏制度逐渐完善B.文官政治的形成C.士大夫阶层的形成D.理学思想的塑造

4.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 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从秦朝一直到明清,都存在着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分封制一直在起重要作用

B

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各机构相互制约

唐朝的政治具有民主的色彩

C

明朝时废除了宰相制度

明朝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D

清朝时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5.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6.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 极其流弊,难罄形容 ;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 忍气吞声 毁筋绝骨 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

A.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7.

1952年10月,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

A.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C.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8.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9.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经济活动影响政治理念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平等D.人文主义精神历史悠久

10.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 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 。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 公共土地储备 。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

A.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控制力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C.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D.扩大中央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

11.

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 这一发现 (  )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 自然界无跳跃 的原则是一致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12.

按照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规定,到2016年12月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他们认为,一旦认可了中国,欧盟的贸易防护措施将失效,这与 自杀 无异。上述现象说明(  )

A.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被认可B.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C.经济全球化不可能一帆风顺D.中国对欧盟经济威胁最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青年时期,他曾寄希望于和平改良,失败后转向暴力革命,“……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 主编《湘江评论》时,强调 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 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虚思想 。在党的 七大 报告中,提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的著名论断。他还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座右铭,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夕,要求全党: 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编自吴伟锋《毛泽东与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二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在参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 的命题明确作出概括: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不再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是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所有人民应当团结起来。……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

——摘编自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关系。(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论述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这一论述的背景。(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解读材料,就 大众教育与社会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和外国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战国时期,各国兴起变法运动。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改革。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 明法察令 。他整顿官吏队伍,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为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在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 天下之宝剑韩为众 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的说法.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整理自赵蓓《变法图强的申不害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申不害改革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九·一八 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 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 。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 满洲国 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 九·一八 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
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整个调查过程,李顿坦言: 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这件事最是有趣。

——《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态度的依据和解决办法。国联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中国东北问题持上述态度的原因。(8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罗伯特·沃尔波尔(1676~1745、被称为英国 第一任首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2~1731年间,罗伯特·沃尔波尔从不干涉外交政策到主导英国外交。当维也纳联盟和汉诺威联盟的对抗导致欧洲战争危机时,沃尔波尔采取防御战争和避免战争的措施,使英国避免了战争,维持了欧洲均势。在英法合作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沃尔波尔调整英国的外交战略,改善了与奥地利的关系,在维护欧洲均势的基础上避免了英国的孤立。从1731年到1742 年间,沃尔波尔的政治权力达到鼎盛时期,全面控制着英国的内政外交,外交上坚持和平政策,反对介入欧洲冲突,并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成功地使英国保持 中立 。对于日益加剧的英西商业矛盾,沃尔波尔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缓和英西矛盾,发展海外贸易。沃尔波尔的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当时英国的国内外政治都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本涛《罗伯特·沃尔波尔的和平外交政策(1721~1742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罗伯特·沃尔波尔作为 第一任首相 期间的主要成就。(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伯特·沃尔波尔这些成就对 英国的国内外政治 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