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1.2018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3994

一、单选题

1.

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2.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 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4.

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 自我封锁 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

A.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B.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C.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D.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5.

何如璋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后不久,即著《使东述略》,其中写道: 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6.

余光中(1928~2017年),出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而重回南京,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此后酝酿20多年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他出生地属于北洋政府统治的区域B.他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C.他就读的大学应该是新中国开办的D.《乡愁》创作于海峡两岸 三通

7.

图7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

8.

1985年,沈阳市政府下发了正式文件《沈阳市破产倒闭实行规定》,不久该市一家防爆器械厂成为新中国首家破产企业,职工们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十年后,当沈阳另一家中型企业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对外开放推动了与国际接轨步伐

9.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

A.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B.人文主义思想滥觞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10.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 这一讲话旨在(  )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11.

表1是19—20世纪5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表

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

收入所占的比例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地租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19世纪

48%

39%

1013%

20世纪

19201929

597%

19501959

724%

227%

49%

表1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B.自由贸易促进国民收入提高C.社会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扩大D.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

12.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 时代情绪 ,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

——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昧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915年《新青年》创刊,两年后《文学革命论》发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13年,世界首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问世,它生产的T型汽车迅速进入普通人家日常生活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地禁止了几种垄断行为,并加强了对工会和农民组织的保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将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数千万人死伤

1918年美国议会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28年首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作为最高学术机构并规划全国科学发展

20世纪20年代《玩偶之家》在中国上演起轰动,大量女性效仿娜拉出走

1921年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代欧洲经济迅速恢复,美国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921年到1927年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1933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1935底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作为纸币结束了中国流通白银的时代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80%

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加拿大、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

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表2

——根据《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等整理

表2为20世纪部分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时代

征兵制度

春秋之前

只有贵族才能当兵,需自备昂贵车马

进入战国后

战争规模扩大,平民逐渐加入士兵队伍

秦汉时期

从平民良家子弟中选拔士兵,男子一生中需为国家服役2

唐代

选出部分农民成为府兵,授以土地;府兵平时务农,战时自各武装参战,免除赋役;府兵之外的普通农民则无需服兵役。唐中以后府兵逃亡甚多,政府只得出钱募兵

宋代

政府出钱招募雇佣兵组成军队,雇佣兵为金钱目的打仗,专职当兵,训练有素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征兵制度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趋势分析其出现的原因。(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在十余天的访问中,蒋介石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1942年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对冲突加剧表示关切,希望能和平解决。丘吉尔反对盟国介入印度问题。……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 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地位,并于战后若干年内获得独立,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 。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反对殖民主义并非仅仅针对英国。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围绕英印事务所采取的策略。(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 乡村现代化 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 世外桃源 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 乡村现代化 建设,成为 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 ,最终实现 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践行 乡村现代化 的主要做法。(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