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2.2018届 四川省凉山州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6 浏览数:1107

一、单选题

1.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 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2.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3.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 空无 宗旨与玄学的 虚无 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

4.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 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人地位提高, 士首商末 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5.

章学诚主张 六经皆史 ,郝经主张 六经皆道 ,马一浮认为 六经皆艺 ,钱钟书则认为 六经皆诗 。这表明他们(  )

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C.周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6.

《万国公报》刊文称: 国家与民同乐,即与民同利,独享其乐,独专其利,美国家不为也。即如造轮船,开铁路,民力所能为者,听起好自为之,朝廷不禁也。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

A.洋务运动反对发展民族工业B.应该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C.洋务运动走向失败不可避免D.应该与欧美国家发展贸易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 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8.

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9.

一五 计划开始实施后,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问题供应紧张。对此,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  )

A.实行统购统销B.发展农业合作社C.推行 以粮为纲 政策D.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

10.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 双轨城市化 ,即 自下而上城市化 自发性城市化 )和 自上而下城市化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 自发性城市化 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之初,设立了由富人承担的捐献制度,起初它有较强的公益性和自愿性;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对捐献制度进行改革,捐献真正成为城邦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一变化(  )

A.消弭了雅典社会的贫富鸿沟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价值观C.有利于雅典人平等参与政治D.有利于雅典国家机器顺利运转

12.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来带领众人打败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

A.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B.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C.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D.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 国家 这个词的组成 国+家 ,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 新中国 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 翻身 意识等建立 积极的国家形象 ,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 继承 旧中国一切外交 遗产 ,从而 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 ,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

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

章回小说、工商皆本、雇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郑观应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买办,其主张议会制度和中国应促进自己的商业和工业,同洋货竞争,那么外商就不得不蒙受亏损、很自然就会回国去。为了罗致真正的人才,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建立技术和职业学校是必要的;为了利用自然资源,就要强调开矿和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性。他对于把商人列于底层的现存社会等级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人崇奉祖宗和不远游的习惯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他发现了国际法的效用——对防御西方颇有价值的洋式工具。但是中国只有放弃所谓 天下 的传统儒学观念和把自己视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时,才能从中得益。

——摘编自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观应的改革主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司马谈临终前,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巨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这启发了司马迁形成了 大一统 的历史观,并渗透入《史记》的写作中。《史记》所开创的 纪传体 编写体例,成为两千年来史书的主要体例。《史记》取材丰富,司马迁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资料,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收藏的古文书传;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从见闻和交游中得来的材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材料,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淘汰无稽之谈、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增强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 不虚美,不隐恶 ,力求实事求是。他认为传说中的 三皇 不可信,本纪便不收;有可不疑的地方,则存其疑,不能断定的,则诸说并存。因而史记,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司马迁的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