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2018届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9 浏览数:1605

一、单选题

1.

(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

A.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D.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

2.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 年少能报恩者 ;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 黜落 。这一规定(  )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3.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 不平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C.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D.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4.

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 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 。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

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5.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6.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

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B.提出 三个世界 的理论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7.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8.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之初,设立了由富人承担的捐献制度,起初它有较强的公益性和自愿性;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对捐献制度进行改革,捐献真正成为城邦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一变化(  )

A.消弭了雅典社会的贫富鸿沟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价值观C.有利于雅典人平等参与政治D.有利于雅典国家机器顺利运转

9.

有人将《十二铜表法》条文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 私法 范围上平等;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一归纳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B.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近代民主观D.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10.

美国只有一个政治纪元,也只有一种政治时间,无论其政治身份在危机时刻发生何种结构性的改造,还都是发生在1787年宪法设定的政治框架内。这旨在强调(  )

A.美国的近代宪法完美无缺B.联邦宪法化解危机的功能C.美国宪政实践具有连续性D.宪法固化美国的政治身份

11.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 舒曼计划 ,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 联营 。该计划(  )

A.促使美国实施 马歇尔计划 B.推动了二战后法德两国的和解C.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D.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12.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表中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成员国数量变化

1949

12个国家

……

……

1992

西班牙加入

1999

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

2004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A.北约战略目标发生转变B.北约国家冷战意识逐步消失C.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D.欧洲的军事一体化不断加深

13.

二战后美国社会舆论研究机构曾定期开展这样的民意测验: 您预测在未来25年内会发生战争吗?美国应该承担保卫和平的责任吗? 做出肯定回答的被调查者在1945年占32%,在1946年占41%,而到了1947年则达到63%。这反映出(  )

A.战争爆发的危险日益迫近B.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日趋加剧C.美民众的道义感日益增强D.美国保卫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

14.

东汉《四民月令》记载:九月,治场圃,涂困(qūn)仓,修窦窖。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对材料中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自给自足B.东汉末成为封建割据重要因素C.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减轻D.表现了封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15.

汉文帝曾下令: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之后汉代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策B.汉代重视商业并保护商人的利益
C.商人 子孙不得仕宦为吏 现状得以改变D.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

16.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 地不产米,仰食外郡 。盛泽镇 四乡农民,重织轻耕 ,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17.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 诡寄经营 的形式。材料说明(  )

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C.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18.

下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  )

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19.

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20.

下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三线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21.

读下图可知,我国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B.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C.积极借鉴西方模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2.

托拉斯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组织形式。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条规定: 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 。这表明(  )

A.托拉斯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C.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美国力图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23.

斯大林认为,国防工业是巨人的一条腿,但一条腿的巨人是不行的。农业必须成为巨人的另一条腿;农业如果不发展,没有粮食、原材料,工业也不可能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

A.用强制手段在农村消灭地主阶级B.按现代工业化方法发展农业C.集中全国力量开展五年计划建设D.确立起斯大林现代化的模式

24.

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 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 现正进行商讨中 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 。此次会议(  )

A.是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B.解决了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问题C.明确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D.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

25.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特里芬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B.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C.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D.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司法审查观念为越权无效原则所主宰,认为司法审查的主要功能是落实议会的真实意图,其背后体现的是议会至上的传统宪法观念。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几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作为公权力的立法和行政,对立法、行政的限制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动向,普通法宪政主义应运而生。普通法宪政主义认为,司法审查不应该以或仅以议会的立法意图为标准,而应扩及尊重个人意志自由这样更高级的道德律。

——摘编自李洪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通法宪政主义兴起的意义。(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李鸿章的 和戎 是表,是权宜应敌之策,借法求得自强是里,是根本目的。他继承了曾国藩 守定合约,绝无更改 的主张,一再强调 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运用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的理论,构成了李鸿章 和戎 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将自己的外交思想贯彻到位。

——摘编自杨亚男《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 建国之初,由于美国政府推行与中国革命为敌的政策,毛泽东提出了 一边倒 的政策,一再告诫中国同志, 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他认为: 社会主义国家是朋友,我们要好好团结。此外,还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朋友。 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毛泽东同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并从战略上为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使新中国顶住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再也不能无视新中国的存在,中美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本质及其实践结果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不同的原因。(10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 串联 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

苏联

中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41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

19345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33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