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9.2018届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5 浏览数:1905

一、单选题

1.

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 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 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  )

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2.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 莱夷 。于是 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 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  )

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

3.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 书土田 量人修赋 ,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 作丘赋 ,以 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

4.

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 ,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 。由于 号的提出, 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5.

《商君书》说: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

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

6.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

7.

学者阎步克以 波峰与波谷 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 波峰 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

8.

司马迁认为,图1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 拨乱反正 。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 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西汉前期,起到 拨乱反正 作用的措施是(  )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10.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 为 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

《魏书》记载,北魏官员 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俗尚侵夺 。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俸禄制B.颁布均田令C.推行三长制D.采用宗主督护制

12.

在唐代长安的 中设有 平准署 ,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13.

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教合一 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14.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

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15.

有人问学于程颐: 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 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

A.求之性情 B.发明本心 C.内积忠信 D.只是致知

16.

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  )

17.

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 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 的惯例,内阁不过 秉成例而行 ,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  )

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18.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20.

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 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合 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

21.

造成图2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

22.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 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23.

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 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 。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  )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24.

《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议 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 协议 可以被英国援引以 增进利益 的有(  )
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图3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26.

清制,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 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 该上谕反映出(  )

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变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7.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
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28.

1907年,江浙铁路普通职员邬纲因误食西药致死。时值江浙正兴 收回筑路权,拒借外债 运动,当时《申报》《盛京时报》等大众媒体将邬纲描述为 喋血殉路 的英雄广为宣传报道,邬纲反帝爱国志士的形象在江浙一带深人人心。上述新闻报道可用于研究(  )
①清末大众媒体传播     ②清末的收回利权运动     ③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④邬纲之死的历史真实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9.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 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 ;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30.

1911年5月,作为 预备立宪 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 皇族内阁 ,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

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31.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  )

直接进出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

1913

19141916

19171919

19201922

日本

296%

360%

577%

447%

英国

330%

334%

295%

422%

其他

374%

306%

128%

131%

——依据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A.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C.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

32.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 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 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二、材料阅读

33.

历史上的任官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变化反映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22分)
材料一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其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著《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材料二 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的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年),进而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 中书门下 ,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的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摘编自高明士等著《隋唐五代史》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对三省制的改变及其原因。明朝三省和六部机构的存废沿革状况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外交事务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 五口通商大臣 ,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专门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
1862年,清政府正式设立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大臣由皇帝指派,其职权范围主要是管理外交,并经管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其下属的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任。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制为外务部。
1903—1905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打破了自隋唐以来传统的六部建置。
1906—1911年,进行官制调整,设吏、学、民政、度支、农工商、陆军、法部、礼部等部,后增设海军部。以上各部成为以后北洋政府国务院政府机构的基本框架。部下设司,司下设科,完成了近代体制的改革。
(3)以 近代社会变迁与政治变革 为视角,解读晚清时期政府机构演变的趋势。(10分)

34.

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18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 作工各数千人 。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 帛絮细布 者,可 比千乘之家 。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 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

材料二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采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

内销

外销

1840年以前

86%

14%

1894

48%

52%

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售渠道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评述晚清时期的中外生丝贸易。(6分)

35.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方面。(12分)
材料一 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学,涉猎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通过传教士的介绍,他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康熙 认识到不论从科学上看,还是从艺术上看,中国并非是惟一的文明国家 。但是,他并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也不鼓励中国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康熙认为: 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 ,断言西方科学 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 。他既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之处,又要维护 天朝上国 的尊严,以安抚臣民。

——摘编自吴伯娅著《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

(1)依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对西方近代科学的态度。如何评价康熙皇帝的这种态度?(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时人认为这背离了 用夏变夷 的传统,而是 用夷变夏 。洋务派 中体西用 可以追溯到 师夷长技 。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科技思想来纠正和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