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3.2017年11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2 浏览数:260

一、单选题

1.

《礼记·礼运》中说: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这一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官僚政治B.导致了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定

2.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时,楚王刘英 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汉桓帝时一面派人到老子故乡立庙画像,一面在宫中 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 。这说明当时(  )

A.初步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B.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C.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构建D.佛教和道教威胁儒学地位

3.

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4.

表现儿童题材的婴戏图盛于宋代,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集大成者。下面是其画作《长春百子图》,对此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人物画,体现宗法观念B.风俗画,画出风土人情C.文人画,表现文人意趣D.宫廷画,服务贵族生活

5.

宋代有 千年土地八百主 之谚,明清时期也有 百年土地转三家 的说法,甚至有 十年之间易数主 的记载。这说明宋代以来(  )

A.土地的流转速度加快B.土地兼并的状况缓解C.封建土地私有制解体D.出现农业商品化现象

6.

明清之际一些独立特行的学者们作出了一些典范性成就,在为学之道上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动向。他们 超越传统 的主要表现是(  )
①提倡经世致用 ②促进社会转型 ③提倡工商皆本 ④否定封建理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通讯手段发生巨大变化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推动中国服饰改革D.社会风俗体现出中西合璧

8.

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迫使清政府大量地割地赔款B.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激发了义和团运动广泛兴起D.客观上促进了民主革命发展

9.

下表为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由表格可知,买办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  )

项目

投资额千两

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

100 000

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

12 000

60

投资城市房地产

30 000

150

投资商业、银线业

53 000

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 000

25

A.促进作用有限B.具有阻碍作用C.起了示范作用D.占据主导地位

10.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 主义 阿猫阿狗 鹦鹉和留声机 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 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这说明他(  )

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B.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C.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D.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一方面认为 小的和中等的资本主义成分,其存在和发展,并没有什么危险 ;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着 极大的投机商业资本 进行各种商业投机 。据此,中共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是(  )

A.标本兼治B.直接没收C.合理利用D.严格限制

12.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4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

A.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13.

邓小平指出: 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甚至可以消除国际争端中的一些热点、爆发点。 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B.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D.是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4.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 向科学进军 的伟大号召, 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下重大科技成果中,与 这一规划有关的是(  )
①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建成 ②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5.

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  )

A.三权分立B.中庸折中C.君民共主D.共和主义

16.

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 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 。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D.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

17.

1787年5月在费城举行的会议,最初的决议案写明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起草邦联条例的修正案,但是会议最终决定重新起草一部宪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费城会议被制宪派控制B.美国独立后松散联盟的现实要求C.邦联条例不具宪法权威D.美国建国后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18.

欧洲启蒙运动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文艺复兴运动高出一筹,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新水平 ②对未来世界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③牛顿力学体系受到社会吹捧 ④明确提出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

圣西门、傅立叶等思想家和实践家们曾提出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主张(  )

A.根本上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同思想的发展C.基于工业革命形势下的贫富分化而提出D.实践了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理性思想

20.

18世纪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这个 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 指(  )

A.哥白尼的日心说B.伽利略的实验科学C.牛顿力学体系D.瓦特改良蒸汽机

21.

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1月~1933年3月75个主要贸易国家的总进口额(按百万金本位美元计算)此图说明了这一时期(  )

A.各国贸易逆差十分严重B.美元本位制度已经破产C.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D.经济危机重创世界经济

22.

下图反映了德国在二战中的某一军事行动。此军事行动带来的影响是(  )
①使得绥靖政策进一步瓦解 ②推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③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④英法美达到了祸水东引的目的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

23.

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则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这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

A.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B.提出了对抗苏联更为具体的方案C.增强了对苏的经济军事压力D.使杜鲁门主义的野心更具公开性

24.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之下进行的,仅是 资本运动的全球化 ,其结果也只是 资本的胜利 ,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从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呈正态分布。 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加快了资本运作的全球联系B.拉大了全球的贫富差距C.促进了跨国公司的正态发展D.阻碍了经济的区域发展

25.

【加试题】黄仁宇认为: 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 褒贬 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 据此判断,下面符合其历史观的阐述是(  )

A.应该长时期、宽视野地研究历史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C.历史注重呈现个人经验毫无道理D.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决定作用

26.

【加试题】下面为清嘉庆时的文人沈廷桂摹仿《阿房宫赋》所作的一篇骈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A.读书人扭曲的社会价值观B.八股取士使科考更加成熟C.科举考生已没有尊严可言D.对科举考生的搜验很严格

27.

【加试题】瓦列金·别列什科夫(俄)在论著中写道: 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劳动时,农民用一季收成便让全国人吃饱饭。手工业者和服务业的人们也期待着顺利发展生产。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苦难还没有摧毁人们的心理。大多数人们渴望着能够带来快乐富足的劳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挣到钱,食品和商品的丰富显示了好好劳动的意义。 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  )

A.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执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赫鲁晓夫改革的推行

28.

【加试题】1876年爱迪生创办了第一个工业实验室。随后,1889年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1900年通用电气公司工业实验室成立。1902年杜邦工业实验室成立……这些工业实验室将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生产后勤、资金拥有者密切结合起来。这些工业实验室的成立(  )

A.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B.催生了各类垄断组织C.导致了 新经济 的兴起D.阻碍了科学理论创新

29.

【加试题】一战结束后,人们几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将获得和平的想法, 为了消灭战争而战斗 已然成为共识,人们纷纷付诸行动,以促使这一事实尽早实现。但当法国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他的判断是: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他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①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
②德国对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极其不满
③德国后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一战后人们对和平翘首企盼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二、材料阅读

30.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基于技术化、机械化的需要……一种 身份取向性 必然要转向 契约取向性 。所以,(近代)中国家庭制度已日渐变质……大多数的老百姓已参与到 庞大的沟通网 中,人们对政治的传统的冷漠态度已渐减少,而不知不觉间被 政治化 了。每一个分子都自觉到是国家的一员,而形成 国家的认同感 ,从而 国家 的意识出现了, 民族主义 成为一庞大的政治动力。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二 在想象之中,人们广泛地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不过,中国人发展了与此颇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1949年以前,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现代化的一个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差不多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领导避免使用行政高压来改变家庭结构,以便和群众相安共处的局面。……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传统组织原则。

——摘编自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家庭观念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改造 传统的家庭结构 的主要经济措施。1979年后中国对 家庭结构 的改造理念有何转变?(4分)

31.

(10分)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艰难、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摘自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英国议会与法制建设

时间

法制建设

1832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32

议会制度改革,重新确定下院席位,对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1834

《济贫法修正案》通过,不再无条件为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救济,贫困劳工只能通过工作得到救济

18361848

宪章运动提出实现普选权等六项主张

1842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67

第二次议会制度改革,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75

颁布了健康法

18701907

英国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及医疗保健

18751909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18841885

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再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1885年和1890

再次颁布健康法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从政治、科技两方面指出英国 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的主要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民主化发展进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6分)

32.

【加试题】(10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人类文明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而吴中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堂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寿亦豪爽,谈笑倾坐。若寿复嫁以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 任继愈先生指出,有四种文化现象引起注意,即第一文化的继承与积累现象;第二文化衰减与增益现象;第三文化势差现象;第四文化的融合现象。建筑文化亦如此。对于以上四种文化现象,我们从不同史实出发形成了以下认识:
①新文化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势差
②古希腊罗马建筑文化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③以颐和园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

——根据吴庆洲《建筑文化传承融合与演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6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认识?请扼要予以论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