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新课标全国Ⅰ卷2017年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全国卷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81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  )

A.王权权威提高B.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周王权威削弱

2.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3.

下图是 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 ,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明初规定 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 ;清初命令 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B.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明清亲王权力剥夺殆尽D.皇室内部矛盾得以解决

5.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 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 这说明(  )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C.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6.

上海学者许纪霖说:民国时期,北京知识分子的核心是学者专家、大学教授,而上海文化精英的主流是出版商、报业大王、记者、编辑、民间教育家以及自由撰稿人。这说明(  )

A.北京是民国时期政治中心B.北京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上海C.上海的纸质传媒优于北京D.上海的市场经济比北京发达

7.

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地方政府早就向蒋介石汇报了灾情,可是他置之不理。《大公报》的记者跑到前线,写了一篇《豫灾实录》的灾情报道,该报主编王芸生又加了一篇社论《看重庆,念中原》,对中央政府提出批评,蒋介石勃然大怒,把《大公报》停刊三天。由此可说明(  )

A.近代中国的报刊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国民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开始走向动摇D.国民党派系斗争影响政府行政

8.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改造强调 阶级性 ,1956年以后中国画改造强调 民族性 ,这一新变化主要基于(  )

A.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9.

某学者认为:过去确实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这仅仅是 市民法 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 万民法 ,认作为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发展的模式。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 自然法 理论被适用于 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 的实践中的时期。 由此表明(  )

A.万民法实际附属于 市民法 B.万民法成为一切法律的模式C.自然法精神推动了罗马法演进D.罗马法始终体现自然法精神

10.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11.

琼斯的研究结果表明,1700年英国一英亩地能养活0.18人,一个农业生产者可养活1.7人。到1800年,一英亩地能养活0.26人,一个从事农业的人可养活2.5人。一个世纪中,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带来的农业革命B.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C.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D.工业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12.

新兴国家 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 新兴国家 相关的概念还有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新兴市场 新兴经济体 等,这些 新兴 概念表明(  )

A.第三世界开始走向终结B.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C.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 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 发现新大陆 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 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 进化论 ,被 误读 为也是 人类社会 的普遍规律, 达尔文主义 变成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 温良恭俭让 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 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 坚船利炮 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 人文典章 。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 进化论 适合于 生物界 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 进化论 就成为专门适合于 人类社会 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

材料二 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 适者生存 的口号,且加上了 物竞天择,优胜劣败 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 适者生存 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 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 。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 国种特性 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
(1)根据材料一,概括 进化论 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和严复 误读 误译 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12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今于国史,若细心籀其动态,则有一至可注意之事项,即我民族文化常于 和平 中得进展是也。一民族一国家历史之演进,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态焉。生力者,即其民族与国家历史所推进之根本动力也。病态者,即其历史演进途中所时时不免遭遇之顿挫与波折也。人类历史之演进,常如曲线形之波浪,而不能成一直线以前向。若以两民族两国家之历史相比并观,则常见此时或彼升而我降,他时彼降而我升。只横切一点论之,万难得其真相。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 人类历史之演进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盐法,自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史;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财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史、榷运局长的考核做了明确的规定。……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规定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必须是中华民国国籍。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 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 的习惯性偏好。

——摘编自《近代中国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导弹。苏联的部署很快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国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去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结果。(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元和五年,柳宗元在永州愚溪东南畔构筑居所,自号愚堂。新居位于西山脚下,背依苍翠山峦,前有潺潺流水,溪上还有钴鉧潭、小丘、小石潭诸景。柳宗元加高潭岸平台,延长旁边栏杆,疏导高处泉水落入潭中,发出悦耳之声,成为中秋之夜赏月时的美好景致……元和十年,柳宗元奉诏离开永州,奔赴柳州赴任,柳宗元不仅在自己居住的庭院植树种花,还在柳州城西北隅 手种黄甘二百株 ;带领柳州人民整饬街道,在柳江河畔广种柳树,不仅防止了水患,还绿化了沿江堤岸,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休息观瞻。

——摘编自《柳宗元园林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园林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柳宗元园林活动的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