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10] 〖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5 浏览数:94

一、单选题

1.

(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 持此观点的人应是(  )

A.孟轲B.荀况C.墨翟D.韩非

2.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汉朝桑弘羊曾积极评价百家争鸣中某一家学说,“ 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 桑弘羊赞扬的是那一家的学说(  )

A.儒家B.阴阳家C.法家D.道家

3.

(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这句话出自(  )

A.《论语》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4.

(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古代学者在评价某人时说: 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奖励将士),法令必行。 此人应该是(  )

A.商鞅B.北魏孝文帝C.唐太宗D.康熙帝

5.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6.

(天津市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管仲认为: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川泽草菜,不可立为天下王。 山林虽近,草林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以下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为人君者应该保护生态环境B.应根据生物生长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C.对自然的开发应有制度规定D.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将保护与发展协调

7.

(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荀子

8.

(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战国时期有人认为: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

9.

(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有人说 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 一夫 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 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 焚书坑儒

10.

(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2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 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10】 〖名题分解〗

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C.孟子、荀子D.庄子、孔子

11.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中国文化概论》说,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

12.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3.

(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下列主张属于韩非子的(  )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4.

(2012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

15.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6.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2题)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

17.

(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第二次教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题)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3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该寓言出自(  )

A.《诗经》B.《孟子》C.《离骚》D.《韩非子》

19.

(2012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7题)朱元璋认为: 先王不施赏而民观于善,不施罚而民不为戾,何也?仁义本之也,商变夏,周变商,仁义未尝改。 因此他主张(  )

A.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B.治民不可扰,扰之则不治 C.生息之道,在于宽仁 D.治国之要,教化为先

20.

(2012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26题)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肇事者李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李启铭却高喊 我爸是李刚! 对此行为的处置,符合韩非子主张的是(  )

A.礼法并施,摆事实讲道理,按律量刑B.处死李启铭,罢黜李刚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看谁是奴隶主就维护谁的利益D.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

(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5题)2012年春运期间,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在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据悉,杨红权的送早餐行动将一直持续到春节。杨红权这一举动最能体现哪种思想(  )

A.仁B.仁政C.兼爱D.有教无类

22.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3.

(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9题)陶渊明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4.

(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7题)《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 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这说明墨家思想(  )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25.

(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论语·八佾》: 孔子谓季氏, 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

26.

(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

27.

(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王淑臣在《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中指出: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协作意识和自强精神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C.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D.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

28.

(浙江省绍兴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测)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

A.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B.唐太宗有 存百姓 、仁义为本的思想
C.社会发展到了 法乃天下之公器 之势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29.

(辽宁省丹东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 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 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  )

A.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B.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C.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D.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

30.

(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

31.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 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32.

(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2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 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
的学说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④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3.

(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2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

34.

(广东省广州中山深圳汕头佛山揭阳六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文综11月联考试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 的思想B.孟子的 性善说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D.陆九渊的 心学

35.

(安徽省黄山市2012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36.

(2012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4题)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二、材料阅读

37.

(福建省厦门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康有为 托古改制 ,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 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5分)
(4)综合材料分析,上述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38.

(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13分)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 累累如丧家之犬 ,失望而归。
(1)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3分)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朱熹是怎样 重新解说 孔子的?(4分)
(3)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 重新评价 孔子?其目的是什么?(6分)

39.

(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主题一】东西方文明的源头
材料一

(1)识读材料一,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对 人与社会 关系问题的思考有何不同?(6分)
【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材料二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 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 ,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 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 摘编自《清史编年》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
【主题三】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
材料三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 文明的冲突
—— 塞缪尔·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40.

(长沙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 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 罗马法 在近代世界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有的观点?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 法者,天下之公器 ?(4分)
(4)材料四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41.

(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 开明 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 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宣称: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 孔子时代 ?(6分)
材料二 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 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 枪手 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42.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 中国世纪 。伏尔泰就是一个 全盘华化论者 ,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 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

(1)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 全盘华化 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分)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3分)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2分)

43.

(浙江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 人情味 (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 删定 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二00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 世界孔庙同祭孔 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一千三百多座。)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 世界孔庙同祭孔 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图片一和图片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 世界孔庙同祭孔 活动期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5分)
(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8分)
(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4分)

44.

(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13分)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 累累如丧家之犬 ,失望而归。
(1)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3分)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朱熹是怎样 重新解说 孔子的?(4分)
(3)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 重新评价 孔子?其目的是什么?(6分)

45.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38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男孩)为大。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曾连载过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他本人也相信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一文中,梁启超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来比照中国的人口问题,认为各国兵事之所由起,大率由于人满而移住,中国当亦不能外也。

——据袁祖亮延胜《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1904和1907年,《东方杂志》先后转载两篇分别题为《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众寡》和《论中国治乱与人口之关系》的社论文章。两篇的中心思想是说,中国的治乱,是与人口的多寡相比例的。

——据姜涛《中国历代人口观》

(1)简述材料一中孟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该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
(2)据材料二,20世纪初我国知识分子关注哪一社会问题?简要分析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8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人口问题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概述其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