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8.2017届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78

一、单选题

1.

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这一变化(  )

A.遵循了孔子的思想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体现出与礼的对立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

2.

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  )

A.重农抑商的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D.工商皆本 的主张

3.

北宋太祖有言,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宋神宗时,大臣文彦博也言: 与士大夫治天下。 后来, 共治天下 的理念经士大夫进一步发挥,阐释为 共天下 。由 共治天下 共天下 反映出(  )

A.士大夫 治国平天下 的儒家精神B.天下之事已经不能由皇帝独裁C.士大夫追求 民贵君轻 的政治理想D.宋君主专制制度实质上已弱化

4.

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阁臣权位渐重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C.外戚权力过大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5.

晚清某大臣给清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 近来学堂新进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谊……至有议请废罢四书五经者,有中小学堂并无读经讲经功课者,甚至有师范学堂改订章程,声明不列读经专科者。 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经学面临严峻挑战B.学校教育风气日趋败坏C.作者反对设立新式学堂D.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6.

下表为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统计表。

时间

进品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

5

12241

1890

1082

15561

由此可以推断(  )

A.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C.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D.中国民族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7.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织等等的都全面发展起来了。有数据表明,抗战八年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

A.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更致力于发展经济

8.

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 三面红旗 的作用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

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 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 原住民抵抗日 。这说明(  )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

10.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曾评论苏俄(联)某项经济政策: 照俄国人说,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行马克思主义;要像英国、美国之实业经济的那样发达,才可以实行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11.

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金德尔柏格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全球公共品的缺失。为改变这一状况,二战结束前后美国(  )

A.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B.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发起 冷战 ,确立起世界霸主地位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 从坐 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 阿党 (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 附益 (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一致的进步之处。(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到东方去!到西方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 到东方去!
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人喊道: 到西方去! 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制太庙正祭乃是腊月与每季孟月举行的时享,以及三年一次的袷祭与五年一次的禘祭。终唐一世,例常举行的时享、禘祭并无皇帝亲祭之实例;所有的亲祭案例皆属于临时性质的告祭。
玄宗于天宝元年二月亲自主持 三大礼 :第一日(辛卯),亲享老子于玄元庙(后改为太清宫);第四日(甲午),亲享太庙;第六日(丙申),合祭天地与南郊……自天宝时代以降,三大礼中的太庙朝享都是皇帝亲行,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有司代行的正祭,直到北宋末年,皇帝一般不再亲自主持太庙正祭。

——摘编自周善策《封禅礼与唐代前半期吉礼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古礼大祀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时吉礼大祀改革的作用。(6分)

15.

【历史一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曾在杜鲁门政府任职的一位官员指出,杜鲁门的顾问们没有认真地对待中国的警告,而且,即使他们是认真的.杜鲁门也会毫不理会。他写道: 五角大楼非常担心的是莫斯科而不是北京。由于联合国军队正在推进,如果仅仅是中国参战,似乎轻易就可抵挡,所以,这种来自中国的干涉极不可能发生。华盛顿和麦克阿瑟同样缺少准备来认真对付一个迄今为止以其政治和军事力量薄弱而闻名的国家。

——赵学功《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材料二 牛军在其《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在20世纪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的年代里,美军几乎没有打过真正的局部战争,美军领导人的头脑中没有 有限战争 的概念。所以他们立刻想到的已经不是朝鲜战争会导致什么结局,而是 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苏联 终于决定要决一雌雄了 。美国决策者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举行的第一次高级会议上便达成共识,即这是苏联 企图违反协议把朝鲜搞到手 ,是 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 ,美国除了坚决反击别无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9分)

16.

【历史一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54年,英法美三国公使对中国提出了 修约 要求。面对西方,当时以钦差大臣身份主持夷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采取了传统的驭敌之道。
西方提出修约,所争的是侵略权益,叶名琛所关注的却是华夷之间的礼仪与体面。英国公使包令提出要求会见钦差大臣,作为回答,叶名琛提出在 一个河边的仓库 里接见。1856年10月,英国借 亚罗号事件 炮轰广州,其时叶正在校场 阅武闱马箭 ,面对文武官员大惊失色,独能岿然不动,谈笑自若。1857年12月,英法联军集结广州,再度攻城,叶 渊默镇静为主,毫无布置 ,他相信扶乩,以之告众人: 姑待之,过十五日必无事矣。 两天之后广州即被攻破,叶名琛及其属僚成了英军的阶下囚。同治年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 久作达官,深虑叶相(注:叶名琛26岁为进士,38岁任巡抚,43岁擢总督,48岁做相国)末路之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名琛 传统的驭敌之道 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叶名琛 传统的驭敌之道 的认识。(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