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7] 〖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5 浏览数:95

一、单选题

1.

(2011·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2.

(2011·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 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

A.老子的 无为 思想B.荀子的 天行有常 思想C.庄子的 齐物 思想D.墨子的 尚同 思想

3.

(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  )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4.

(201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5.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4题)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2011·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孔子主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人物最反对这一主张的是(  )

A.老子B.墨子C.韩非D.黄宗羲

7.

(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 帝道、王道、霸道 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8.

(2009年5月厦门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4题)孟子曰: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

9.

(2011·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下列关于先秦儒家学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尚未形成理论体系B.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C.与佛、道思想融为一体D.是关于道德修养与政治理想的学说

10.

(08江苏高考历史模拟卷)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苏格拉底也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11.

(2011·河南郑州外国语高三第二次月考)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 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 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教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2.

(2011·宁夏银川高三第五次月考)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 百家争鸣 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13.

(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下列历史人物, 当举世大乱之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14.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 民本 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  )

A.政在得民 B.民贵君轻 C.存百姓 的思想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15.

(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联考)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16.

(2011·宁夏银川高三第五次月考)春秋战国时期,提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商鞅

17.

(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荀子

18.

(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

A.孟子的 仁政 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 兼爱 思想D.庄子的 齐物 观点

19.

(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20.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1.

(2011·山西四校高三二联)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的理念,同时又认为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

22.

(江苏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2学期期初联考1题)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3.

(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仁政 的学说B.以德服人 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的思想D.天人感应 的理论

24.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在诸子百家中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天与人不相胜 观点的思想家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与庄子B.荀子与庄子C.孟子与墨子D.荀子与韩非子

25.

(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 这—言论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外儒内法

26.

(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些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描述的是 他们 应该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7.

(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

28.

(2011·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客观规律B.后天教育无能为力C.环境对人成长的关系D.人的成长是先天决定的

29.

(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30.

(2011·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一月)下列语句体现 以民为本 思想的是(  )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1.

(2011·北京日坛中学高三摸底考)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D.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32.

(2011·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一月)下列语句体现 以民为本 思想的是(  )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33.

(2011·深圳高三第三次测试)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普通百姓)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材料二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回答问题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12 分)
(2)材料2 故人之命在天 与荀子 人能胜天 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8 分)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6 分)

34.

(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6分)

35.

(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25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 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 和谐 。……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6分)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