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8.2017届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5 浏览数:1264

一、单选题

1.

《左传》记载: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

2.

《春秋谷梁传》记载: 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C.法律上承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

3.

史言有 吴中四士 之称的张旭 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其书法特点是(  )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

4.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5.

孙中山认为: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

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6.

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7.

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 石磨 ,将人民比作 芝麻 。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 外国 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 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8.

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一丝不挂的裸体画,莫不瞠目结舌。后来,官府以 败坏风化 的罪名通缉校长刘海粟,刘据理力争,最后,法院借刘海粟曾在报上指斥时任上海知县 不学无术,招摇撞骗 为辞,以所谓 侮辱政府命官人格 罪名 ,罚款五十大洋了结。这一事件反映出(  )

A.中西文化碰撞之后的冲突B.保守势力故意抵制西方文化C.新文化运动的片面化倾向D.只有美术界接纳人体模特儿

9.

下表是1931~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

年份

进口

出口

逆差

1931

1433

909

524

1932

1049

493

556

1933

864

393

471

1934

661

344

317

1935

590

370

220

1936

604

453

151

对表中数据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经济侵略B.外国倾销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贸易数量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成效不彰

10.

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所拟《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曾写道: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侵略者已完全放弃速战速决B.抗战仍然处于中国方面的防御阶段C.日本侵略者全力指导建设新中国D.日本侵略者重点进攻敌后抗日力量

11.

下图是辽沈战役的示意图,关于此战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术上分割包围东北敌军B.攻占沈阳后东北全境解放C.长春的被困守敌全部投降D.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

12.

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 我们不再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达成 九二共识

14.

公元前451—450年,雅典通过了伯里克利所提议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从此以后,外邦人与雅典公民结婚所生的子女不能得到公民权。此项法律的颁布表明了(  )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C.雅典法律禁止其公民与外邦人结婚D.主权在民更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5.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16.

法国爆发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后,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取得这一成果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B.欧洲民主运动的高潮C.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D.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17.

马克思认为, 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段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18.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  )

A.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B.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C.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D.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19.

下图是1993至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IT产业的贡献率(%)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IT产业的增长率平稳而美国经济发展有升有降B.IT产业的贡献率与美国经济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IT产业的贡献的增长并未体现美国经济的特征D.IT产业的贡献与美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

20.

1999年,有美国学者提出: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上述观点的实质是(  )

A.批评美国政府无法应对国际挑战B.主张构筑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C.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持D.指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阅读

21.

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刺史 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 治所 所止理事处 ,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 六条问事 。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9分)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 效忠 效率 的关系?(2分)

22.

(10分)顾炎武是开清代实学风气之先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顾炎武对明代以来空谈心性,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的理学很不满意,他说: 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孔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孔子的杰出弟子)所未得闻。……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 多学而识 以求 一贯 之方,置 四海之困穷 不言,而讲 危微精一 ;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

——摘编自《清史稿·儒林传》

材料二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 博学于文 ,曰 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摘编自《亭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

材料三 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然其所以能著著奏解放之效者,则科学的研究精神实启之。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顾炎武抨击的现象及提出的主张。(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的思想是复何古而得 解放 ?(1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顾炎武在学术实践中 科学的研究精神 ,并举一例说明。(5分)

23.

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 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 。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 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 ,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 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 。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 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 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 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的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4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4分)

24.

圣经与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生到死都在基督教影响之下。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基督教产生时,它 是被压迫者的运动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潮、一种文化运动,它的兴起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它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的思想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积累下来,又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充满特色的内容。同时,也正因为早期基督教是被压迫人民的宗教,又根基于民众之中,所以,它才能在那片苦难的大地上站稳脚根,屡压不息,赢得信众。

——摘编自许鸿棣《论早期基督教的性质及其历史成因》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当一个 异端 被送进监狱时,他会受到许多酷刑的折磨。例如,一个叫托马斯·萨默的商人被抓住私藏德意志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的著作时,他被用乱石砸死。

——摘编自唐纳利/丹尼尔·迪尔《人类酷刑史》

材料三 这福音(《圣经》)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 义人必因信得生。 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摘编自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四 他(指马丁·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摘编自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产生的情况并分析其能赢得众多的信徒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有何变化。(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对宗教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历史作用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5.

(10分)农业集体化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农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种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二战)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园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我们的人民为报刊上公布的有关收获庄稼进程的数字感到高兴,但我们以什么样的努力代价才取得这些成绩的!这些成就并不来自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

——摘编自《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28年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集体化运动给苏联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当时的苏联政府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革措施。(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苏联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