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0.2017届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6 浏览数:249

一、单选题

1.

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2.

《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 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 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

3.

《史记》记载: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以上政策实施于图1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4.

《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政府处理经济问题 最下者与之争(与民争利)”下列政策体现 与之争 的是(  )
工商食官 ②盐铁官营 ③均田制 ④市易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 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 这一时代 的是(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6.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二十四节气最早定于历法的是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汉武帝年号)历》。当时的中枢权力体系为(  )

7.

《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 玉米须 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 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9.

《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 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 西学 者开始输入。 该战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 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也。 这体现了(  )

A.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B.平等友好的外交观念C.天朝上国式自我安慰D.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

11.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 宣扬自由民主 翻译外国书籍 赞成改良道路 。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A.魏源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

12.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 大生 ,源自《易经》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反映张謇(  )

A.托古改制的策略B.实业救国的志向C.民主共和的追求D.节制资本的主张

13.

某一事件爆发后,天津《大公报》发表《闻评》评论: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触发。 这一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

14.

据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
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 倾错误

15.

《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苏联红军胜利万岁 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16.

图2是廖冰兄创作的时政漫画“ 双十 十愿 中的前 四愿 ,该漫画可能创作于(  )

A.五四运动后B.国民革命时期C.十年对峙时期D.抗战胜利后

1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保障了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C.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D.确立了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的基层民主制度

18.

建国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 该文件(  )

A.贯彻了 一边倒 方针B.倡导了 求同存异 方针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 不结盟 原则

19.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20.

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 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司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

B

京张铁路通车

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

C

南优2育种成功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

《物种起源》发表

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22.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下列出自该哲学家的名言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3.

伯利克里曾在演说中这样说道: 任何人(雅典公民),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B.财产等级制C.津贴制D.比例代表制

24.

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此后,又有一系列法律被制定出来,如:公元前445年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的法案;公元前367年肯定平民出任执行官权力的法案;公元前287年确认平民大会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的法律效力的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B.贵族失去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C.平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被逐渐提高D.《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基本法

25.

18世纪初,英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从国王方面讲,他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 国王陛下的政府 便会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①国王依旧保留了某些权力 ②国王加对内阁的控制加强
③责任内阁制已经初步形成 ④近代政党制自此确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6.

图4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B.两党竞争与民主原则C.联邦主权与地方分权思想D.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27.

公民平等是某国革命时期的一个主要标记。图5中的女神手里拿着的书应该是(  )

A.《大宪章》B.《神曲》C.《权利法案》D.《人权宣言》

28.

论从史出 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C.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

29.

下表是某一事件在不同领域的主要口号,该事件的意义在于(  )

领域

主要口号

经济领域

自由放任

宗教领域

砸烂可耻的东西

政治领域

自然法则

A.推动世界市场形成B.挑战教皇权威C.宣扬海外殖民扩张D.促进思想解放

30.

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埃及阿里改革为论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  )

A.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应对B.民族独立与近代化C.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D.近代工业与文明开化

31.

世界无产阶级为自身的解放进行了艰难的斗争。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成立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 ③ 英国宪章运动 ④第二国际成立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32.

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各国。它更多地关注人的激情和个性,以求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和自由,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下列属于该文艺思潮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B.《西风颂》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二、材料阅读

33.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12分)
材料一 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 王畿 ),称为 周邦 有周 王国 周邦 之外的区域被称为 万邦 庶邦 ,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4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4.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14分)
材料一 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业作为副业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4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不断变迁,关于其主要动力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伴随列强侵略而传入的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剧烈冲击,成为改变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最强大动力;一种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社会生活习俗适应工业文明发展的需要,成为其变迁的主要动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主动应对挑战的历程,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
(2)关于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你持什么观点?运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35.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推动人类历史进程。(12分)
材料一 自然科学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导致科学团体的建立。166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学会,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建立各自的科学院。科学和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欧洲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欧洲在近现代世界发展史上执牛耳的地位由此而得到确立。

——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6、17世纪科学革命在欧洲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6分)

36.

文学——文化——文明(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

《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6分)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4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