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4.2017届 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738

一、单选题

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指整个中华民族B.天下 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D.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

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4.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这有利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5.

同治中兴(1862年—1908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如下表:

第一

文祥满洲人、沈桂芬汉族人时代

同治初年

第二

李鸿藻汉族人、翁同龢汉族人时代

同治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

孙毓汶汉族人、徐用仪汉族人时代

光绪十年至光绪廿一年

第四

李鸿藻汉族人、翁同龢汉族人时代

光绪廿十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

刚毅满洲人、荣禄满洲人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的发展B.清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C.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D.汉族官僚政治势力的增长

6.

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 二次革命 ,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7.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 振兴中华 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 振兴中国 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8.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符合当时(  )

A.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C.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9.

罗马帝国时期, 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这种平等的基础 是指(  )

A.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缩小B.自由民和臣民的差别消失C.公民和自由民的差别消失D.公民和臣民间的差别缩小

10.

理性 一词有多种解释,一般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所应坚持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对象是社会与自然B.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C.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D.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

11.

十月革命后某一时期列宁说: 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旨在(  )

A.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B.认为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C.论述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D.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12.

2014年4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表明(  )

A.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B.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使联合国名存实亡C.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D.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122—123页

材料二 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 不速之客 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19—20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期汉译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约瑟1944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评述 李约瑟之问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 岁增月益 ,官员 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 ,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 功实为准 ,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 考成法 ,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六科科臣检举,六科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内阁检举。 考成法 是张居正推行其它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 考成法 作用。(6分)

1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其中15个国家出席过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指出:不结盟的 一些原则来自万隆会议。 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宣言指出:只有根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代替 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宣言强调:要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加强与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摘自张健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成功召开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与万隆会议的相同之处。(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强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200万口。天汉二年(前99)以后,南阳、楚、齐、燕、赵之间,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汉武帝派 直指绣衣使者 分区镇压,但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下诏(轮台诏书)追悔往事,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只求不乏武备而已。随后,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 思富养民 ,任赵过为搜粟都尉,命他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 轮台罪已诏 及其附带政策的出笼,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 轮台罪已诏 出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解决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