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7.2017届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9 浏览数:225

一、单选题

1.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 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象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固化B.体制尚未健全C.地方相对独立D.君主专制出现

2.

《晋书》 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  )

A.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3.

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提出:大体说来,汉初的几位皇帝,因受无为政治原则的影响,对政治都不十分积极,因此丞相权重。至武帝时,因为他本人想大有作为,亲自过问的事较前倍增,相权也就随之低落。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治国理念影响B.君主专制制度C.皇权相权制衡D.国家实力强弱

4.

从宋朝开始,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宋代科举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文化发展C.排除世家子弟D.提高选官标准

5.

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  )

A.增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专制皇权

6.

《白银资本》载 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表明东南沿海(  )

A.农业经济转型B.传统手工业受冲击C.经济地位上升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7.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8.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 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折射出(  )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发展C.妇女社会地位提高D.耕织日趋分离

9.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 白银外流 不是 银贵钱贱 的决定性原因,而应从商品流通得到它的动力和方向,用银计算比用铜计算方便,用金计算又比用银计算方便。该学者认为 银贵钱贱 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走私加剧B.国内外市场扩大C.货币政策变动D.外国商品的冲击

10.

某条约签订后, 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这表明(  )

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11.

下图为近代前期民族工矿企业投资办厂情况(单位:投资万元以上)这反映了(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C.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市场上花贵纱贱,华商纱厂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但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在华外资纱厂与华商纱厂境况和赢利状况却颇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  )

A.军阀割据政局动荡B.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C.官僚资本的挤压D.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

13.

有记载 1934年春,红军把一直埋藏在洞穴里的财富搬下来。1934年春天和夏天大量征兵,同时还开展行动收集粮食,准备冬衣,给战士打草鞋……”材料表明红军(  )

A.彻底摆脱 倾错误B.积极进行根据地建设C.为实施战略转移作准备D.为全面抗战扩充实力

14.

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 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之慎之,勿失战机。 3月28日: 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 4月9日: 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B.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C.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D.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

15.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16.

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连续几年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但也出现了卖粮难以及收购粮食 打白条 问题,被认为是 超常规发展 带来 低水平过剩 。这反映了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失去活力B.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17.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  )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18.

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内阁制的特点是(  )

A.首相掌握最高行政权B.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C.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D.国王是 统而不治 的虚君

19.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  )

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20.

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工业避开世界市场的竞争,转到安全的、受到保护的帝国市场,帝国因此作为缓冲避免了锐意创新的需要……长此以往导致了其经济的衰落。据此可知,英国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自由贸易政策B.科学技术的滞后C.过分重视国内市场D.对殖民地的依赖

21.

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 这一经济形态(  )

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

22.

斯大林偏执地曲解列宁1919年关于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 的观点,反复强调 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 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 ,这是 工农联盟的任务 !据此,斯大林要求(  )

A.突出农业基础作用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23.

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 挂钩 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脱钩 。这一变化说明了(  )

A.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瓦解D.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

24.

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 心照不宣 (  )

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B.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25.

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  )

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协调统一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治理天下。君主与宰相 各有职业,不可相侵 ,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宋人将 执政 台谏 对举: 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 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 ;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 常使两者之势适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 ,如是, 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清教徒们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他们吸收并改造了洛克 人民最高权力 理论,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分: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的让渡,宪法 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 ,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他们以职能、机构、人员为基础进行了划分,以达到制约之目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政体具有分权意识的表现及其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朝相比,美国的分权体制有何不同?(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英国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很早就废除了境内关卡,没有内地关税或通行税,容易形成统一的经济体。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有利于民族市场的建成。最重要的是,16—18世纪以市场和商业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以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为标志的结构变革,对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乡村工业为重心的手工业生产的放量扩张亟须扩大市场空间。海外贸易和殖民贸易的飞速发展也要求国内形成统一的市场,能够迅捷地把国内的商品运出去,把进口的海外商品输送到市场的终端。
材料二 上海是近代唯一的以大半个中国为辐射空间的中心市场,其中枢作用的发挥是通过 级差市场结构 实现的,严格地说,上海 同一化 市场的经济边界在长江三角洲,此范围之外,上海的市场辐射表现为市场的层层传递,其 媒体 为各级中心市场。在上海市场网络中,汉口、天津等各大区域集散市场和九江、重庆、西安等中级地区集散市场,虽然受到上海商品供求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传导和制约,但其市场运作、经营方式则是各有惯例,各行其是。上海中心市场的底部基础——州县市场,向农村一面保持着传统化的市场关系,向都市一面适应中心市场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变革。一些内地 州县市场 城镇市场 在民国时期可能已有不少 现代文明 挂件 ,但内芯依然是传统旧式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统一民族市场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国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8.

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并存和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为了对付资本主义列强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联政府必须集中掌握国家财力和物力,使之用于最迫切需要的地方。此外,当时的苏联还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国,促使苏联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来加快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正是因为如此,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最初的一段时期里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与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严重危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更使得苏联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计划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未能及时改变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制度。
材料二 1944年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7年以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西方国家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甚至在许多方面引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体制性因素。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及由三者合并组成的欧洲共同体,可看成是欧洲发达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形式,其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从而形成了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次高潮。这时期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着重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海外转移。50年代初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已占GDP的50%以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调整的特征。(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 永远的误读 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 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 黄祸 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 红色中国 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 误读 。(要求:任选材料中西方人对中国一个时期的 误读 加以阐释,史实正确,史论结合)(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