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8.2017届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基础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 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D.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2.

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 ,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 史识 的是(  )

A.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B.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C.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D.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3.

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大港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B.水激轮转 ,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C.千峰翠色 ,法门寺埋藏了极品秘色瓷D.柜坊飞钱 ,具备了现代金融业的某些特征

4.

16世纪以后, 马尼拉大帆船 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 丝一银 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

5.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  )

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C.蒸汽化到电气化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

6.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占全球的1/3,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但是,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根据材料所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落后在(  )

A.经济总量方面B.经济结构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D.社会制度方面

7.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8.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 改革 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 开放 层面是(  )

A.四个经济特区B.14个沿海开放城市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D.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9.

1898年问世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其创办者裘廷梁有言 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 。这说明(  )
①白话相比文言更有利于报刊的普及 ②文学革命对报业形成了一定影响
③裘氏希望通过办报推动社会变革 ④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下列措施体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的是(  )

A.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扩大开垦面积,提高粮食产量C.给企业以部分权利D.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11.

下列关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实行加权投票制度
C.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D.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Ⅰ

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材料四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材料五 在中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要素:除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监督(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探讨权力监督中的中国民主党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宋朝的谏官监察对象有何区别。(2分)
(2)据材料三,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2分)
(3)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是如何落实监察权的。(2分)
(4)据材料五与所学知识,新中国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自我监督方面进行了哪些制度创新?(2分)
(5)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现代的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 西方的没落 和朝向东方的 世界重新定向 。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请回答: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 西方的没落 指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与所学知识, 世界重新定向 实际上指的是什么?(2分)
(3)提炼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的观点。(6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14.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城镇中 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 乡村制造业活动 被称为 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工厂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 工厂 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 工厂 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分别说明其阶段性的经济特征。(6分)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恩格斯所说 历史前提 是什么?(2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1950年法国提出《舒曼计划》
1951年法、德、荷、比、卢、意签订《巴黎和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法、德、荷、比、卢、意签订《罗马条约》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在此基础上成立欧盟(28国,经济政治实体)
1999欧元问世(英国除外)
材料三 结束了在阿尔卑斯山的度假之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回到白金汉宫之后向其内阁解释了英国脱欧的原委,并称本次脱欧是一个彻底的英国行为。
材料四 巴西众议院要求政府退出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而进行的谈判,理由是美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委内瑞拉也要求考虑自由贸易区计划给拉美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推动欧洲统一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什么特点?(4分)
(3)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欧洲统一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2分)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